在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05:15:38

【前言】在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三.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

在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2001年秋季起,新《课标》在全国27个省市开始实验。这次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英语教学大纲上修修补补,而是要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二、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预习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如

1.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

2.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

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个过程应是“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可见,教学应当是“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向前迈进。

4.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深化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Saving the earth(拯救地球);No Smoking(禁止抽烟);Feeding the world(世界粮食问题);Disability(残疾)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高二(上)Unit9 Saving the earth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家乡的污染(Pollution of Our Hometown)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运作流程: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Step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Step5总结--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2 第5期

《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谈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教学的感动 下一篇:浅谈如何搞好新课程初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