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控还在探索

时间:2022-09-20 03:18:50

探索控还在探索

“90后向往摆脱过去简单符号化的外在个性,转为更为深入地理解和探索自己,他们希望发现自己的天赋,围绕兴趣爱好展开生活,更希望能做与天赋兴趣匹配的工作,同时通过独立思考和体验形成自己的判断和原则,做一个自我认可的不普通的普通人。”

——引自青年志“90后生活形态报告”

从独立杂志做起

最早思考职业这回事,是东升高中毕业的时候。从小,他就有站在讲台上分享的愿望。大学志愿填了广告学专业后,他意识到可能今后自己离这个愿望会渐行渐远,就利用高考结束的时间,兼职做英语培训,教剑桥英语和初中英语。那会儿他要同时照顾5个学习班,上午教小朋友剑桥英语,下午1对1辅导初中生,晚上还得给培训机构做推广。“虽然很累,但我希望进入大学校园前,圆一个梦想。”

大一下学期,他开始逛豆瓣网。中学的时候,他就很喜欢逛摄影网站,“我从小就文艺,喜欢看一些摄影作品,关注马良、编号223等摄影师的作品。”在豆瓣,东升在“编号223”相关的小组里发现很多人都在做独立杂志,就想着自己是不是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做独立杂志。在豆瓣看到独立杂志《Party b甲乙》招聘策划编辑,他就给他们写邮件应聘。在《Party b甲乙》,东升帮忙做推广、策划小专题、内容、招聘,大致摸清了独立杂志的运营流程,发现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难。于是他就牵头做了一本叫做《Flow-er》的独立杂志,季刊,每一期以季节来命名,连载的小说、影评和原创文章。做到第二期,他想能不能采访些有名的人呢?刚好那会儿微博刚刚兴起,他就用微博私信尝试约稿,约到了服装设计师张达和行为艺术家黄奎,给他们写好采访问题,发邮件过去,待他们回复后再发到杂志上。“成功跟他们约稿,把我自己想象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办杂志的另外一大收获就是聚集了一拨志同道合的人,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做一件大家都认同的事情。”

大二的时候,学广告的东升开始参加各种广告比赛。学校宿舍有熄灯时间,为了尽可能利用一切时间,他和一起参赛的同学在校外租了房子。有一天已经很晚了,还有一张参赛作品没有打印,他就和同学两个人在校外尝试去敲打印店的门,一家接一家地敲。最后他们去了一家台球厅,里面的一人看他俩急成那样,说自己宿舍里有台打印机,然后开车载他俩去宿舍,帮他们把作品打印了出来,赶在截稿之前递交了作品。大二下学期,东升又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了联想创意营销大赛。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校赛、省赛,杀进大区赛。大区赛的第一名才有资格入围全国赛,结果在京津冀大区,东升代表的天津师大以微小的差距输给了人大。

比赛有复活机制,东升和小伙伴们沉寂了一周后,决定努力一下争取复活。他们写了很多有关参赛的故事,配上照片放到网上。很多关注比赛的同学都被他们的热情感染,不光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给他们投票,来自全国各地的联想精英汇社团也帮他们投票。“就这样逆袭,我们进入了全国11强。”进入全国赛之后,所有参赛队员都被安排住进五星级酒店备战,结果他们没怎么顾上享受,连续几夜几乎没挨床,最后一举摘得了全国总冠军。“回顾我大学,每次参加比赛都很拼命。参加的比赛都拿奖了,而且把教学和实践进行了结合,挺值的。”

“最近积累和学习了什么?”

之前逛豆瓣的时候,东升关注过青公馆的账户。后来看到青年志招暑期实习生,他报了名。“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女朋友也在北京实习,我们住在刘家窑的地下室里,我抱着一边陪她一边学习的心态在那儿工作。”这是东升第一份比较正式的实习,干过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排版印刷、物料制作、收集青年文化标志性事件、组织活动、被访者招募、人类学访问……“哪里需要我我就上,多了解一些。在这里,接触了很多尝试做不同事情的年轻人,做独立杂志的、办TED的、沙发客……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觉得我的生命不只是广告和老师这两个领域。我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开始改观。从那之后,我也从各个平台开始关注更多资讯,主动了解身边的年轻人,来北京也来得更频繁了。”

因为参加联想的创意比赛,暑期结束后,东升被推荐到服务联想的广告公司实习。“正好也让我了解自己是不是适合在广告公司发展。”一进公司,就赶上客户年度规划,东升就开始忙着想创意,做PPT,工作强度和密度很大。“在广告公司,客户广告预算很多,有些在学校参加比赛时没法实现的想法,在这里能实现。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实操中是有限制的,知道了在广告公司工作大概是什么状态。”大三寒假,他就回家呆了几天,过完年就赶回来上班了。高强度的工作,让东升觉得自己很多时候是在输出,没有时间和机会输入。忙碌之余,他也会冷不丁问自己:“最近积累和学习了什么?”在北京生活成本很高,每天50块钱的实习薪水很微薄,只够住青年旅舍的费用。“倒贴钱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一个契机,东升开始接触印象笔记,用共享笔记本跟团队合作,觉得它是个很好用的软件。“我在广告公司无法选择客户,就想能不能自己找一个喜欢的品牌去服务。”他做了一点案头研究,觉得云笔记和云计算是一种趋势。赶上印象笔记招实习生,他便递了申请。过了两个月接到录用通知,做用户支持工作。“起先也顾虑说做用户支持会不会就是客服,后来发现这个岗位能最快了解产品和用户,对刚进入新领域的我来说,是最容易上手学起来的地方。”除了用户支持,东升还利用广告专业优势做了很多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2013年北京马拉松的时候,东升策划了用杂志相框让参赛者拍照纪念的活动。在马拉松现场,大家争相和带着“北马最帅”、“北马最美”的杂志相框合影,活动执行效果特别好。东升会维护印象笔记的微信平台。“前面一大半的时间是被骂的,要么文字过长,要么图片不好,那阵子每天都很负能量。到后来,我每天会发好几个版本,让老大有选择,加注释表明我的意思是什么。以前觉得微信文章挺简单的,自己上手做才发现不同的岗位面对的压力不一样。”

学生试错成本低

东升对自己目前的实习工作很满意。“频繁的更换,不是我的初衷,更像是一个探索和试错的过程。学生试错成本低,多试错多探索,更少走弯道。”在探索过程中,东升会关注几个方面:第一,符合当下个人需求,当下阶段自己最缺什么,就去能满足这种需求的地方做事,哪怕是倒贴钱;第二,去创业团队,因为小的团队能够看到每个人在做什么事情,以及组织是如何构架的,未来无论做管理或创业都需要这样的思维;第三,迎合大势,新媒体互联网是趋势,于是他选择移动互联网产品;第四,补短板,因为英文不好,所有他倾向去外企做事,环境会强迫自己学习;第五,热情所在,喜欢所服务的品牌和产品,才有原动力。

在职业之外,东升也一直在探索自己的专长和兴趣。“以前有个前辈问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答不上来,那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职业只是一个象限,人应该生活得更加立体一点。我们在北京,环境恶劣,那么挤,如果不去参加那么多好的活动,还在这呆着,挺浪费的。”业余,他会去果壳网做志愿者,去感受不同的小店,去跑color run,看二月戏剧社团表演……“现在对我来说还在探索,参加线下活动是有意识地积极探索。不停打开窗户,探索更多可能。”

上一篇:寻找最美校园 下一篇:当自拍馆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