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0 02:41:11

新时期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有资产处于重要地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显现出越来越多弊端,已无法满足当前政府管理的要求。因此,改革创新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显得极其迫切。基于此,本文在介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于福建地区,提出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新举措,并介绍了其实践效果,这将为其他省份行政事业单位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动态管理;财政一体化;福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规模日益壮大,探讨如何利用当前信息化技术有效管理我国的“家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截至2015年底,福建省共有35767个行政事业单位(按编制管理部门批准的机构数),其中,行政单位8485个,事业单位27103个。资产总额5754.53亿元,行政单位1744.50亿元,事业单位4008.31亿元。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早期C/S单机版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上级部门查询汇总数据时,需要单位拷取数据逐级上报后才能进行汇总,耗用大量人工时间成本。自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从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版后,数据库实时更新,实现了资产管理的动态化,不仅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成本,也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时效性。

(二)加强资产管理的精细化

由于行政事业资产长时间、数量多,变动大造成早期的数据准确性不高。在提高信息化管理后,能够实现实物信息与财务信息同源,使人工z查、勾兑环节减少,促进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三)有效优化资产配置

在信息化动态管理下,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更为有效的管理、监控资产,如存在闲置资产,能够及时的发现,进而科学的做出调配、调剂,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资产分布也可以得到优化,提升资产配置的科学性。

(四)促进资产清查顺利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之后,可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家底”,有利于完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资产清查过程中,数据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单位部门能够及时的、科学的开展此项工作,有利于资产清查成果的巩固,但若未能及时进行数据分析,而且也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很有可能陷入“乱”的状态中[1]。

二、新时期下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设方法

(一)基本思路

福建在建设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时,立足于省内的客观条件,并按照财政部对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定科学的建设思路,具体是:对构建新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既能满足日常资产管理的需求,又能高质量的服务于财政管理[2]。在该建设思路的指导下,福建省逐步把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纳入财政一体化管理平台里。

(二)部署方式

福建省在部署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时,以原有的单机版为基础,软件升级为B/S(网络版)架构,实现全省大集中部署,在财政部门部署软件安装,建设一个共用的数据库,服务于全省的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分别通过网络登录到财政局数据服务器,在线进行相关资产管理业务及申报审批业务事项处理。财政局在线处理资产日常管理业务。系统严格的划分各级财政及主管部门的权限,实现科学的管理下级行政单位,促使监督管理目标变为垂直三级形式,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同时纵向建设“省-市-区县”的架构,保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中心数据库与单位数据实时更新,并将各地市资产软件系统逐步纳入到一体化系统中[3]。福建省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底层数据库采用oracle、应用中间件为weblogic、结构为B/S架构,于省财政厅中心机房集中部署,参照的原则为财政厅建设财政工程时的要求,对接省级及各市县的财政大平台。行政事业单位要想访问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浏览器接入本级财政门户实现。系统中所具备的要求为多级财政管理,为适应这一要求,针对各级财政部门,系统提供单独的管理功能,便于各级财政部门对下属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做出全面的了解。

(二)角色设定

在福建省构建的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共设定了系统管理员、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基层单位等四种角色,每种角色的功能、使用界面均不相同,对于财政部门及主管单位来说,审批、汇总统计为主要关注点,而基层单位中,录入、变更数据为主要职责[4]。

第一,系统管理员角色。统一管理整个福建省纳入系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数据,权限为系统角色中最高的,具体的管理内容包含术上下级汇总关系、金额审批等。

第二,财政部门角色。财政部门管理内容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审批送审的单据、汇总并查询资产数据;二是对本级相关单位、部门的产权登记信息做出汇总,并进行产权登记证的打印;三是开展实时监管,对资产分布、分类汇总、明细状况准确的掌握,促使各级财政部门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做出全面的了解,并对资产数据进行科学的筛选、汇总。

第三,主管单位角色。在角色功能方面,类似于财政部门,但区别之处为主管单位不具备制定资产配置标准、打印产权证书、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的职能,因此不能开展这些工作。

第四,基层单位。业务处理中,基层单位处于核心位置,主要负责录入、加工资产数据,承担着管理基础信息,购置、使用、处置资产,账表查询等职责。

三、福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效果

(一)实现了全省资产数据高效采集及部门间信息共享

在动态数据库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动态管理行政事业资产,将资产的总量、构成、分布、变动等信息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出来。通过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子系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分析资产占有、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使用、处置等提供决策支持。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资产管理数据信息畅通,消除信息孤岛;与财政一体化其它子系统的数据共享。

(二)通过财务途径强化资产的监管力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资产管理弱于资金管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不明晰、不重视资产管理,随意的新增、使用及处置资产,不了解资产的多少等。福建省采用新的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部门开展决算审核工作时,前置程序为报送资产数据、资产报表,如果此项前置工作并未开展,决算审核工作也不进行,同时,经程序设定后,资产数据在资产报表、决算报表中必须要具备一致性,若不一致,报送工作无法完成[5]。通过此种工作流程的设定,以财务口径强化了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监管。

(三)结合预算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部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预算中也涵盖资产配置计划、购建项目,在相关配置标准基础上,按照程序开展审批工作,实现有预算、有额度、有存量比较的购置资产[6]。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将资产的存量情况显示出来,行政事业单位以此为据,科学的分析资产购置计划,评价财政资金使用后的效益,避免盲目的购置新的资产,达到公平、高效配置财政资产的目的,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依托信息化平台促进福建省资产清查工作

2016年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全国范围的资产清查工作,福建省依托福建A兴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国有资产动态管理平台”,于2016年8月31日之前将清查结果按要求报送财政部,顺利的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同时为下一步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夯实基础。

四、结论

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了进一步的规范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宋娟.论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J].时代金融,2016(15):297+300.

[2]陈义迪.以信息化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88-89.

[3]郭恒金.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论,2016(31):74-75.

[4]张东华.浅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途径[J].经贸实践,2015(14):168.

[5]涂国良.新时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185.

[6]温悦.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思考及实践DD以久其系统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2):73-75+27.

(作者单位:宁德市蕉城区财政局)

上一篇: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奋斗的青春 阳光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