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城市名片

时间:2022-09-20 02:40:05

大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生态城市名片

七台河是一座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煤炭产量占全省的1/5,产业高碳特征明显。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产业延伸,加快延伸煤―焦―化、煤―电―建材、煤―洗煤―生物质型煤等产业链;建立经济转型推进机制,超前谋划和扶持非煤替代产业;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闭小煤矿171座、小焦化及小水泥14户,削减烟粉尘9 400吨、二氧化硫1.3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加大沉陷区、棚户区治理改造,坚决控制原煤散烧,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加快城乡环境治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建设进程加快,经济发展低碳化趋势逐步显现。

受地区特征和产业结构影响,打造新型工业化低碳城市还面临着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一是经济结构“碳”关联度强。从产业结构看,煤炭一业独大、火电装机比重过高。2009年,煤炭产量1 838万吨,洗煤1 835万吨,焦炭529.5万吨,煤炭及相关产品对全市经济贡献率在80%以上;全市所有发电完全依赖火电。从工业产品结构看,我市大宗产品多为煤炭及附属产品或其他能源产品,原字号工业偏重,存在深加工度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能耗高、污染重、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等问题。二是风能、太阳能等无碳能源产业起步缓慢。今后相当长时期,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发展仍将受高成本、接入电网难等因素的制约。三是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低碳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占GDP的比重相对较小。四是低碳产业技术还存在许多瓶颈制约,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综合利用技术几乎没有,二氧化碳利用项目在我市还是空白。

当前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市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阶段,能源需求呈强劲增势,仍将保持“三重三轻”的产业格局。即:从能源结构看,煤炭传统能源占比重,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占比轻;从工业结构看,资源性产业占比重,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非资源性产业占比轻;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工业占比重,现代服务业占比轻。综合分析,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市以传统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不会有大的改变。研究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一)加快低碳经济相关问题研究。切实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项重大课题,集中力量进行研究。一是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二是如何实现高碳行业和重点企业低碳化;三是如何提高无碳经济和低碳经济在总体经济中的比重;四是如何加快低碳产业的培育和技术创新;五是如何建立低碳经济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等等。在此基础上,将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适时编制《七台河市低碳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二)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抓好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采取限制生产规模、控制污染排放、减少电力运力供应、给予适度资金补偿、妥善安置职工等综合性措施,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能力。分解下达各行业、各县(区)落后产能年度淘汰任务,督促其分解落实到具体企业和生产线。强化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降耗监测监控,严厉查处偷排和超标排放行为。抓住产业联合重组的有利时机,推进煤炭、焦化、电力、非煤替代产业兼并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能源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

(三)全力打造低碳产业。推动煤炭、电力等传统行业的低碳化改造,降低煤电排碳比重。鼓励煤炭清洁生产。积极推进煤炭净化、电化、气化、液化和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应用。支持七煤公司重介浮选、隆鹏公司100万吨生物质型煤、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锅炉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煤层气、煤矸石、粉煤灰利用等项目。加快无碳能源开发利用。做好风、光资源勘测、外送通道规划等工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并网发电有重大突破。培育壮大木制品产业集群。加快木制品产业园区和家具大市场建设,办好家具节等展会载体。推进集成材、五金、玻璃、油漆、包装物等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研究制定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旅游、体育休闲娱乐、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全面、科学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做大绿色旅游产业。抓好物流园区建设,支持煤炭、化工、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地方企业上市和国内外银行入驻我市,形成以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金融产业体系。

(四)积极推进低碳技术进步。推进煤炭清洁生产的关键技术创新,在已有洁净煤、生物质型煤、热电联产、煤气发电、废弃物处理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煤气化、煤液化技术研发,深度开发酸、醚、烯、烃、纤维等精细化工产品。推进低碳技术研究,引进国际和国家实验室或研究中心,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储存、综合利用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解决煤炭燃烧零碳排放,为我市能源工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推进低碳节能技术,培育低碳咨询服务机构,引导社会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的研发和投资。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煤化工基地基础地位,企业层面,要采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措施,实现内部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工业园区层面,引入低碳生态理念,以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实现企业间物料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实现垃圾或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六)努力挖掘林业碳汇能力。森林生长出1立方米积蓄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近两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快推进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48.5%,新增森林积蓄量65.6万立方米,新增二氧化碳吸收能力120万吨。下一阶段要继续抓好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好封山育林工程,扎实推进村屯、公路、小区、庭院、库渠堤坝绿化和荒山荒地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吸收。同时要加强森林管理,加大森林火灾、病虫害、非法占用林地草场的防控力度,确保森林面积和质量不断加大和提高。

(七)稳步实施重点示范工程。一是新能源开发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进一步推广普及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突出抓好煤层气开发利用,优化能源结构。重点抓好煤层气发电、大中型沼气站、秸秆气化炉、焦炉煤气生产汽油及天然气、煤焦油生产航油等新能源项目。二是新材料推广示范工程。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积极研发节能建筑、新型环保等新材料,逐步替代目前水泥、钢筋等高耗能建材。重点推进煤矸石砖、粉煤灰砌块、煤焦油高速公路沥青、中间相沥青碳纤维、电石树脂、粉煤灰特种纤维纸浆等新材料项目。三是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程。加快矸石山减量和山体恢复治理,抓好生态自然恢复区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搬迁,压减煤尘排放。四是生态园区示范工程。搞好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合理摆放新项目,逐步打造大中小项目合理配套、上下游产品有序链接的产业链,实现园区内所有企业清洁生产。五是城镇低碳化改造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太阳能和节能建筑工程,推广节能灯或太阳能照明系统。推行电子政务,压缩公务支出,建设快捷交通体系。依托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全面实施垃圾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工程。

(八)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建立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支持形成多元化的社会投资机制和运行机制。利用试点市政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策划好项目,搞好对接。在项目审批、建设用地等方面优先考虑低碳项目。设立发展低碳经济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低碳技术引进推广、低碳产品研发制造等。在减免税收、绿色信贷、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助推低碳经济发展,对研发与使用低碳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使用非碳能源,强化节能改造。政府采购优先向低碳产品倾斜,对低碳产品生产给予补贴。建立和推行绿色GDP考核体系,把低碳经济、绿色GDP和人民幸福指数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遭致的损失计入成本,促进单位GDP耗能、耗水、用地等指标逐年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九)积极打造绿色生活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强化舆论宣传,统一思想,使节俭文化和环保意识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公众开启“低碳生活”,在工作生活中减少高耗能的“便利消费”嗜好,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提倡简约生活方式。在达到基本生活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物质观和价值观再造,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

上一篇:预制桩沉桩的通病分析与防治对策 下一篇:推进麦豆轮作体系建设 促进北部地区农业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