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的风 第6期

时间:2022-09-20 02:17:09

记得第一次接触西沙是在2006年下半年,当时我还在海口工作。那一次,西沙清澈的海水,蔚蓝的天空,更有驻岛官兵那火一般的热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久久难忘那片土地。之后因为工作关系,我四次来到西沙,每次到岛上,都会有新的感受,我发現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西沙。终于,一次工作调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西沙人。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我来到西沙有两年多了。通过这两年多的“零距离接触”,我的感触很深,而且跟以前来西沙执行任务的心情完全不同,毕竟这次我是以西沙人的身份来体验这片土地,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思考、回忆、记录……

众所周知,西沙是地处南中国海的“璀璨明珠”,由大大小小三十多个岛礁组成,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矿产,有美丽的海岛风情,其战略地位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守住了这里,就守住了祖国的南大门;控制了这里,就能为祖国海洋利益的拓展提供重要保障。但说起来你肯定想不到,西沙的风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围绕着西沙的风又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说,西沙人与风有解不开的情结。

西沙的风很大,很少有微风拂面的感觉,大风吹动海面,形成巨大的浪峰,使劲地拍打着海岸,溅起层层浪花,让人充分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狂野,有时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提起西沙的风,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台风”这个词,地理原因使得每年都有很多在南海形成的台风与西沙群岛“擦肩而过”(甚至就是“穿过”),而且这里台风来得早,有时三四月份就开始了,到了下半年,天气更是恶劣,七八月份更是台风的多发季节—— 往往就像事先约好了一样,台风一个接一个地来,三四个台风接踵而至是常事。

每次台风来临之前,西沙的风就会变得“温柔”起来,柔柔的,细细的,带着海水的气息,像少女细腻的小手,海面也变得异常平静,甚至有时丝毫无风,整个海面看起来就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天气也开始变得有点闷热起来,使人明显感到躁动不安。

突然,天气开始变化了,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厚,黑压压的,仿佛要从天上盖下来。西沙的风也随之变了,台风来得很快,说“翻脸”就“翻脸”,开始还有点斜风细雨的感觉,突然变得狂暴起来,常常是一下子达到十级以上。岛上的椰子树完全没有了平时婆娑优雅的身姿,在肆虐的狂风中不得不左右摇摆。狂风令海面掀起层层巨浪,随着风力加大,白色的浪花越来越多,慢慢霸占了视野所及的海面。巨浪腾空时,突然被狂暴的海风撕裂,看起来空中形成一种野马飞鬃般的感觉。平时军舰用来停靠避风的港湾里,巨浪一次次想撞击进来,拍打着礁石,发出“嘭嘭”的令人恐惧的声响。

狂风来了,暴雨就不远了。雨滴从云端分离,陆续坠落,在狂风的裹挟下,如同万箭齐射一般。倘若雨滴无情地打到人的身上,即便隔着厚厚的雨衣,你仍然能感受到它的狂野与力量。雨还是一阵一阵的,站在码头上望着海面,你会发現海上不远处有一阵“白雾”飘来,顷刻之后,这阵“白雾”就会化作倾盆大雨。所以说,乌云、疾风、暴雨大概就是对西沙的台风最简要的概括了。

一般来说,台风中心距离西沙群岛600海里的时候,上级就会三级防台部署,岛上的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篮球场要放倒固定,门窗要关紧闭严甚至钉上木条,车辆要入库锁好,舰艇也要开始补充油水给养,并进行必要的压载,做好随时出动避风的准备,接着就要发动预热,趁着海面的浪还不是很大,赶紧向防风港机动。偏偏台风非常“狡猾”,有时只是吓唬吓唬你,做出一副“我要来了”的架势,让你白忙一场,但是你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虽然台风中心还离得很远,但海上的浪已经开始大了起来,就像小山一样压过来,弄得舰艇上下左右摇摆颠簸,摇摆幅度最大可以达到40度,又是一个海浪打过来,可以将整个船都盖住。如果这时你站在岸上看舰艇,就会发現整个甲板似乎都贴着海面,简直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由于风浪太大,很多人都晕船了,趴在舷边呕吐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该值班的还是要值班,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舰艇要保证航行安全,少了谁都不行。

就这样,我们的舰艇经过惊险的航行后,来到了防风港。这时,你会发現附近的渔船早已成群结队来到这里,正在忙碌着防风准备。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做动员,发部署,准备防碰垫,系好缆绳,简直就是把整艘舰艇像包粽子一样包严实。

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台风快来快走了,这个过程似乎是漫长的,因为外面是狂风暴雨,人根本没法活动,只能静静地待在封闭的舱室里,觉得生活一下子少了太多乐趣,心里更闷得慌。这时你往往不自觉地感叹,人类在暴躁的大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

不过,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西沙的风也是西沙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沙群岛纬度太低,是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常年的高温、高湿、高盐、强日照、少雨堪称这里最显著的特征。加上远离大陆和海南岛,油料、淡水、生活必需品的补给成了西沙最大的困难。淡水对于西沙来说,用“滴水贵如油”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由于岛屿面积小,很难自产淡水,岛上所有的淡水长期以来都只能靠为数不多的水船从几百公里外的海南岛运过来。平日里,岛上的官兵们对淡水格外珍惜,除了煮饭、做菜和日常饮用不得不用淡水外,其余时候用的都是“岛水”—— 说白了,就是岛上的井水,色呈淡黄,还带着海水那苦涩的味道,洗衣服时放进去一大勺洗衣粉,桶里有时不会有一点儿泡沫。所以说,西沙人盼望风的到来,因为风往往意味着暴雨将至,如今西沙每个有人驻防的岛上都修建了雨水收集工程,雨水对于我们可以算是最宝贵的资源—— 不但能让我们暂时告别酷暑,还能储备起来,将来“奢侈”地洗个淡水澡。

西沙人盼望台风的到来,却又盼望台风早点离去。因为远离陆地,整个西沙群岛的物资,大到工程车辆,小到别针纽扣,都必须靠补给船从几百公里外运过来,而一旦台风过来了,整个补给线必然中断。偏偏南中国海的台风来得很频繁,持续时间一长,官兵们只能把面条当菜了,尤其是驻防偏远小岛的人,吃到新鲜蔬菜更是一种奢望。

其实,生活物资的匮乏对官兵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最难忍受的还要算是人的孤独寂寞。台风不仅阻断了生活物质补给线,同时还阻断了“情感补给线”。军嫂们原本就很不容易了,因为自己的爱人在部队工作,常年不能顾家,家里大小事务都落在她们的肩上:教育小孩,孝敬父母,处理邻里纠纷,化解家庭矛盾……这些本就属于男人们的事情,却不得不丢给了她们。我们的军嫂们,为我们奉献了太多,失去了太多,而嫁给我们西沙官兵的军嫂们更是不容易。因为西沙远离城市,远离大陆,来一趟都是很不容易的,但因为妻子思念丈夫,因为孩子思念父亲,不远千里,奔波劳累了好几天,终于到了海南三亚,等着跟补给船一起上岛,不料西沙的风却好像“喜欢凑热闹”,也“挤”了过来。

西沙的风一来,上岛补给的船只就不得不将计划往后推,有时台风一个接一个,计划就往后推上一个多月。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上岛探望自己亲人的机会却越来越渺茫。到最后,军嫂们只能抱着我们那还不太懂事的孩子,说:“看到了吗?爸爸就在海的那一头,和你打招呼呢!”然后,她们转过身去,含着眼泪,默默地、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乡的路……

不错,西沙的风与西沙人结下了不解之情,西沙的风给岛上带来了雨水,带来了生命的希望,也带来了无尽的相思。因为相隔千里,因为大海的阻隔,更因为不期而遇的台风,我们的亲人们在海的那一边,与我们隔海相望,却不能相见,只希望思念能化成风,随西沙的风一起,飘到亲人的耳畔!

台风过去了,海面又逐渐回复了往日的平静,白色的鲣鸟在天空翱翔,可爱伶俐的海豚在碧海畅游,一切的一切开始慢慢恢复往日的平静。我们的舰艇解开了防风缆,又开始忙碌地穿梭于小岛之间,运输物资和给养。站在甲板上,任凭风吹着自己的衣裳,遥望远方,天空湛蓝湛蓝的,那水天一线更引起无限遐想。我们热爱这片岛屿,虽然它暂时有点艰苦,但我们相信,这一切必定会走向更美好的远方。

上一篇:6月3日崇义县暴雨过程分析 下一篇:DUS测试技术在农学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