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角色的定位

时间:2022-09-20 01:24:33

论教师的角色的定位

摘 要 教育事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有许多复杂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等。教育要素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事业是非常丰富灵活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优势,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努力扩大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全面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从而达到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教育目的 教育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24-02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兴盛十分重要。而且教育活动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教育活动具有长期性,从个人来说,学校教育从不到十岁开始,最长可以一直延续到一个人的中年。学校之外的教育则贯穿人的一生。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育对一个的作用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用他的一生去检验。教育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一项教育政策的实施不会立刻看见它的效果,需要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呈现其对社会民族的影响。这从世界各国教育史都可以得到验证。所以教育是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仔细分析研究,探索教育的规律,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受教育者、教师还是教育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给教育事业带来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满足现实,不思进取,有的教师则不断思索,向自己挑战,搏击现实。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要勇于面对现实,不断进取,肩负起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重大责任。

一、 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那么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全面认识受教育者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每个受教育者都有自己的个性,并且他们的个性都是合理的存在,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放手让学习者充分展示其优点,不再做戏幕的主角,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变我学为我要学”。其次为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注意批评方式,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堂上或大众场合决不能直言不讳低毁惩罚学习者,因为学习者需要别人对其人格的尊重。教师要避免正面批评学生,可以引用名人故事说教,让学习者从中认识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改正自己的缺点。教师在批评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用词,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自己对他的看法,在对话交流过程中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和语气词减轻对他心理造成的压力,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感。再次,教师要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活跃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为了建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一改传统的“居高临下”、“先知先觉”的“权威者”得角色,不再是“教育权威的化身”,而是民主的化身,成为学习者的好朋友,可以和学习者在一起谈心,交流情感。这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学会欣赏学习者、赞赏学习者的正确观点和正确的情感,这样双方才会形成朋友关系,直言不讳,坦诚相见,使学习者感受到被尊重和与他人交流的快乐,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二、做合格的课堂管理者

(1)教学内容的“超前反应”。教学内容的“超前反应”指教师应该给学习者提早充电。比如,在每节课结束时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下节课上课时必须检查,否则就失效了。再比如,让学习者注意教材中哪些是重要的问题,从何处着手学习才更有效。通过提早充电,学习者可以提前确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在上课过程中清楚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就使得他们可以及时有效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解决了学习中的困难,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学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习者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劳动,而不是一种强迫。同时,这样做也减轻了教学者的压力使自己感觉到轻松、愉快。

(2)隐准则的制定。教学过程必须要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做保证才能顺利进行。我们见到的的行为准则一般都是写出来,贴在醒目的地方,我们可以称之为显准则。这些显准则看起来很醒目,可以时时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久而久之,他们就对此视而不见,认为这些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从而失去了对行为的约束力。隐准则指的是不能张贴在教室的行为准则。我们知道制定规则不是为了抓住学习者的错误对他们进行惩罚;相反,准则要在学习者和其他人身上发生作用,准则为学习者检查自己的行为提供指导或参照。所以我们主张制定隐准则。行为准则制定出来后不张贴出来。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将学习者的不合理行为开列清单,组织学习者讨论,分析其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让学习者作自我检讨、自我批评隐性准则虽然并非时时可以看到,但是通过在适当的时间内组织大家一起反复学习会使之印象更为深刻,更具约束力。

(3)座位效应。座位效应指通过对学习者座位的安排,调整学习者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座位效应,避免只点教室前面几排的人而忽视教室后面的其他学生。教师还要注意避免指定人回答问题,采取多种提问的方式,控制部分人的过多表现,为“后进生”开表现自我的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现自我,不要抑制他们的主动表现。对“后进生”教师应该多给予表扬少一些批评指责,否则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整学习者的座位,不能让一个学习者长时间坐在一个地方,否则他会对学习和周围的同学感到厌烦,从而出现不良的行为习惯。规律性地调动座位使学习者可以经常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做教学研究的探索者

教学和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是研的动力,研是教的结果,教研相互转化,密不可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只教不研,只研不教”的教研脱离现象,摆脱传统的经验主义,重视教学研究,关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动向,积极展开教育改革,深入探索教育的新领域,并发教育的新天地。教材和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和指导,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不仅仅是教材和教学大纲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评价者、开发者、编写者,担负着艰巨的任务。所以教师的教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研究上,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熟练驾驭教材的深广度,积极探索整合学科内容,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在课程的选择上,教师要牢牢抓住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实用课程,使学习者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张人杰,王卫东.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03,(9).

上一篇: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对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教育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