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语言的原则及应用探究

时间:2022-09-20 12:11:14

舞蹈教学语言的原则及应用探究

摘要:舞蹈作为一门特别的行为艺术表演,舞蹈教学对于舞蹈教师不仅在舞蹈基础,在舞蹈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上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舞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了解相关的舞蹈教学语言运用的原则,掌握好在实际应用中的尺度,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本文主要是针对舞蹈教学语言的原则及应用进行探究,为舞蹈教师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舞蹈教学;语言原则;探究

1.前言

完整的舞蹈教学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学习舞蹈的动作技巧,舞蹈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舞蹈教学语言也极为重要[1]。舞蹈教学语言能让学生更快、更好、更精准的掌握舞蹈动作,加强舞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舞蹈教学中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

2.舞蹈教学语言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2.1准确且精炼的语言原则

舞蹈是一门通过肢体动作传达舞者思想的艺术,舞蹈教学一般采用的是教师先示范、学生再进行模仿的这种模式,但是千变万化的舞蹈动作,又使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学生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都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不同,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把握不到位就很难达到表演效果。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能够运用精准的语言对舞蹈动作进行清晰地讲解就显得尤为必要,这样能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舞蹈训练要点和技巧,更好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达到训练效果。

2.2形象且启发性的语言原则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教学语言应具有启发性,舞蹈教师应该学会使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启发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触类旁通,利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推进学习进程,扩大了学生联想空间和个人发挥的余地;另一方面,形象语言,能够加深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加入节奏和情感

舞蹈动作伴随音乐,带有自身的律动感,所以舞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把握好这一特征,让教学语言保持一定的节奏感。舞蹈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减少伴奏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加强自身舞蹈动作与节奏的有机结合;同时,在使用舞蹈语言时,还需注重情感的投入,只有将舞蹈、音乐、节奏和情感互相交融,才能使舞蹈更具吸引力。

2.4教学语言应形象生动

舞蹈教学,不仅仅只注重舞蹈教师“教”,还应关注到学生作为“学”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身心发展均未成熟,如果舞蹈教师的语言过于主观化、抽象化,容易让学生造成误解甚至无法理解,且晦涩难懂的语言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无法达成舞蹈教学的效果。因此,舞蹈教师在舞蹈训练中运用的教学语言,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地对舞蹈动作的思想内涵和动作要领进行讲解,提高其引导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意识。

2.5教学语言应具激励性

舞蹈教学是一个较为长期且反复的过程,对于舞蹈的初学者说,最开始的学习较为自由。但随着教程的不断深入,学生要讲究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动作叠加,还需要注意舞蹈动作力度的把握、舞者情感深入和服装造型美感的外在表现,多重的学习任务容易淡化对舞蹈学习的新奇感,枯燥的舞蹈学习容易使学生丧失积极性。这时,舞蹈教师的语言激励就变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语言上要掌握一定的激励技巧,巧妙地利用具有欣赏和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舞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舞蹈教学语言的应用

3.1情感与舞蹈相融

民族民间舞蹈中包含着的丰富情感,是其能够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之一[2]。因此,今天的舞蹈教学最应该放首位的就是把情感融入舞蹈动作中;而想要完美的实现情感和舞蹈合二为一,这就需要学生在日常的舞蹈训练中通过不停地练习和磨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舞蹈教在师舞蹈语言中加入感情的色彩。舞蹈教师可以在训练之前,引导学生对所练习舞蹈作品的民族、文化、信仰以及传统等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地体验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对作品有自己感性的认识。

例如,舞蹈教师在学习藏族舞蹈之前先对其文化进行的讲解,因为藏族人民对的虔诚,使其在朝拜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磕头的动作,且因属于高寒地区,当地人们的衣物较为厚重,导致其全身只有膝关节和胯关节稍微灵活,所以舞蹈动作中以半蹲居多。这样学生在了解了藏族独特的文化之后,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有了情感的寄托才能更深入到表演的状态中去;再如上,舞蹈教师在教学生蒙古族舞蹈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进行想象,让学生仿佛确实深入其中;这种情况下在进行舞蹈训练,学生就能放眼四方,感受到内蒙古舞蹈的开阔与豪迈,从而使学生在舞蹈中加入其情感的依托。

3.2音乐与舞蹈相融

舞蹈只有和音乐紧密结合,才能使舞蹈更具律动感,尤其是民族民间舞蹈,对舞蹈和音乐结合要求更高[3]。因此,舞蹈教师不仅要熟悉舞蹈动作,还应了解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知识,熟悉不同地域和民族不同的音乐节奏,这样,才能在舞蹈教学的语言运用中加入民族文化知识。

例如,教学老师在教授新疆舞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新疆音乐的节奏和特点,然后再对新疆舞独特的体态进行示范,一定要突出新疆音乐欢快活泼、步伐灵活轻巧、手腕变化丰富的特点,让学生对新疆音乐和新疆舞蹈有最直观的认识,体会到新疆舞蹈和新疆音乐之间微妙的联系;最后,舞蹈教师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舞蹈教师在进行动作教授时,也要在语言中加入对新疆音乐的讲解,做到载歌载舞。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一门新的舞蹈时不仅能够对改舞蹈独特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还能根据其特点在舞蹈过程中把握舞蹈动作的律动,并且,教学老师对舞蹈音乐的讲解有利于帮助学生根据气息找到动作的轨迹。

4.结束语

舞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结合实际经验,积极探究舞蹈教学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为舞蹈教学的发展献言纳策;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在舞蹈教学中言传身教,为学生构建一个更科学、更人性、更高效的教学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参考文献:

[1]乔艳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学前教育研究,2014,(5)09:64-66.

[2]曾菲菲.舞蹈教学语言艺术探究[J].戏剧之家,2015,(2)12:180.

[3]刘锡斌.浅谈教学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5,(3)06:268.

上一篇: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下一篇:基于前景分析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