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时间:2022-09-19 10:58:07

论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摘 要】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这样权益的保护只有一个笼统的规定,这会制约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我国种种立法缺陷,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构建。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该条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然而该法中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仅限于第1、2条中类似于宣誓性质的条款,并未赋予消费者在受到不正当行为侵害时提讼的权利,使得该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难以实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依据

自消费者运动席卷全球以来,消费者保护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趋势,消费者利益保护的目标深刻影响到各种经济立法。作为规范市场市场竞争的竞争法,经营者的竞争行为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竞争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注定脱离不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消费者并非竞争关系的当事者,但竞争法却将其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并且其地位仍在不断攀升,这其中有消费者运动的功劳,但更多的是因为竞争法突出保护消费者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

在竞争法立法之初,立法者主要关注的是对同业竞争者的保护,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运动的兴起,立法者认识到消费者是转嫁竞争损失的终端,竞争行为表面上看是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但竞争对手的损害仍会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落到消费者身上,竞争行为显现出“外部性”,而且消费者所受到的损害往往比竞争对手更大,受损害的范围也不仅限于财产损害,甚至会受到人身损害。

竞争立法如果仍坚持传统的观念,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置之不理,则会极大地挫伤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造成市场需求不足,反过来限制生产的发展,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立法者只有将消费者保护的目的引入竞争法,并不断加强保护力度,才能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由于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与经营者地位不对等,因而需要给经营者附加更多的义务来达到保护消费者的目的,竞争法正好体现了这一特征,以强制性手段来维护消费者利益,这其中包括对消费者的直接保护和对经营者附加义务,以此维护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

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来考察,消费者利益甚至比竞争者利益更重要。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购买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保护消费者就是保护购买力。由于消费者人数众多,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而如何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扩大内需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工作的中心。消费者的购买力成为国家经济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在于防范风险,在关心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注重经济的安全。因此国家的利益必须与消费者的利益保持一致,为了一国的经济安全,相对于保护消费者这一终极目的而言,“维护有效的公平竞争秩序”这种目的只是工具性的,正如日本学者认为:“公正自由之竞争固然为独占禁止法之直接目的,不过这一直接目的又是独占禁止法终极目的之达成(消费者利益之确保)的手段的目的”。[1]

二、国内外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消费者保护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立法现状

反不正当竞争法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法部门则是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 以美国的1890年《谢尔曼法》为标志。因而这一时期的竞争法主要是以反垄断法为主。同时, 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契约自由是交易行为的基础,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完全是一种契约行为, 以意思自治为前提, 是一种纯私法行为, 因而竞争法并不需要给消费者以特别的保护。20世纪60年代,一场轰轰烈烈的消费者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在这次运动的推动下,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国会提出了消费者权利法案, 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消费者权益法案。

欧盟竞争法的政策目标也十分强调关注消费者的利益。在立法上,欧盟竞争法的主要规范是《罗马条约》第85条和第86条,第30条和第90 条也有相关规定。此外,欧盟部长理事会、欧盟委员会的规章、指令、通知等,以及欧洲司法法院和初审法院的判决也是欧盟竞争法的重要渊源。《罗马条约》第85条第(3)分条规定,某些反竞争行为,如符合一定条件,可予豁免而不受禁止,而这些条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必须使消费者能从该行为所带来的效率及所生利益中获得“公平的一份”。在司法实践上,限制一般消费者在市场上的选择机会,常常是认定某一经营行为具有反竞争性的一个重要理由。[2]

2005年6月12日实施的欧盟《不正当商业行为指令》的出台,体现了国际上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新趋势。欧盟该指令主要制止经营者针对消费者的不正当商业行为, 涵盖经营者之间的公平竞争行为, 该指令凸显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同时承认经营者针对消费者的商业行为也对竞争者产生影响。

为回应欧盟商业行为指令, 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又面临重新修订的挑战。2008年德国竞争法修订稿中的一般条款从形式到内容均发生了质的变化, 除个别改动外, 几乎照搬了欧盟商业行为指令的一般条款, 该修订稿一般条款的适用强调经营关系而非竞争关系的判断, 更凸显了消费者利益的保护, 故德国学者称其为“消费者一般条款”。[3]有学者指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对象不断相互交叉渗透, 在欧盟甚至呈现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取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趋势,欧盟商业行为指令的实施或许是这种变革的前兆。

(二)我国立法现状及不足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消费者的规定仅限于第1、2条一般性条款的规定,并未赋予消费者个人或消费者团体提讼的权利,而只是赋予了受到不正当行为侵害的经营者提讼的权利。而且该法中规定的责任制度与救济措施也均是针对经营者提出,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救济模式。这种制度设计固然有其合理之处,然而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也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消费者的利益损失不能得到直接的赔偿。在许多情况下,经营者在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侵害时,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所受到的损失通过各种方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消费者所遭受的损失往往也比经营者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却没有为其提供一条可行的救济途径,这显然是有失公平的。其次,在这种以政府为主导的救济模式下,往往会遭遇政府失灵的尴尬,政府监管的缺失、等现象的存在,使得经营者的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更遑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了。

三、对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基于我国立法现状,结合国外立法经验,我国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救济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确立消费者个人诉讼和集团诉讼

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消费者利益, 应当允许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提讼。《反不正当竞争法》从民事侵权法演化为经济法, 对受到损害的消费者的救济, 一方面维护了消费者的个人利益, 另一方面同时维护了竞争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所以, 从这一角度来说,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消费者诉讼体现了私人通过私益诉讼来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在制度设计上,也应体现出不同于普通的民事诉讼的特点。鉴于消费者的力量薄弱, 在财力、获取证据能力上的缺陷,应当有相应的支持消费者诉讼的措施, 如诉讼资助(胜诉奖励、诉讼费用资助),行政机关或消费者团体支持诉讼制度等。针对消费者诉讼小额、分散的特点, 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消费者提讼的措施, 可考虑通过完善集团诉讼和惩罚性赔偿制度来实现消费者诉讼制止不法侵害、威慑不法经营者的作用。

(二)确立消费者团体诉讼

2004年德国竞争法, 规定消费者团体享有排除请求权和停止请求权、利润剥夺请求权。消费者团体作为消费者利益的代表, 在维护消费者利益, 对抗经营者对消费者的侵害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当建立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 赋予合格的消费者团体对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经营行为提起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剥夺利润的请求权。[4]

(三)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

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最先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它具有补偿受害人损失、惩罚和遏制不法行为的多重功能。结合前面提到的消费者个人诉讼和消费者团体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既可以激励消费者积极维护自身权利,也可以威慑不法经营者,从而达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目的。[5]

我国也应建立起消费者权利维护的支持系统,保护消费者权利的行政机关在证据收集、法律知识提供、律师聘请等方面向消费者提供支持和帮助。除行政机关外, 消费者团体等机构也可向消费者提供诉讼支持和帮助。

竞争法在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与作用,它通过运用综合的法律手段对妨碍公平自由竞争的限制竞争行为、反竞争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消费者受益,真正达到保护消费者的目的。因此,在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应加强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完善,使得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落到实处,从而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河源.公平交易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21.

[2]王源扩.我国竞争法的政策目标[A].中国经济法学精萃(2001年卷)[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01.

[3]郑友德,伍春艳.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十问[J].法学,2009(3):571.

[4]郑友德,万志前.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发展与创新[J].法商研究,2007(9):39.

[5]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0(7):83.

上一篇: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失度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