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经验交流

时间:2022-09-19 10:34:29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经验交流

让金色大粮仓变为绿色大厨房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食品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来谋划,对农产品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应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切,更彰显了党和政府勇于担当、为民纾困的坚强决心。

最近,省政府颁布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我们将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加快构建种植养殖、加工生产、餐饮消费等环节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监管体系,使我省成为全国“量”可靠、“质”安全的食品生产基地,实现由粮食大省向食品大省的转变,由保证粮食安全向保证食品安全的转变,让“金色大粮仓”变为“绿色大厨房”。

一、抓源头、强追溯,实现食品安全生产全程标准化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为此,我省将在源头上下功夫,保证食品在第一车间的安全。一是以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大气、土壤、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状况等因素,依法做出食用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的调整。二是组织有关部门优先制定具有我省地域特点、食用特点的绿色食品地方标准,实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流通、餐饮服务等全程标准化质量控制,确保食品安全。以水稻、杂粮、果蔬和畜禽产品为重点,建立良好农业规范(gap)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促进绿色食品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大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度,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进出口等环节食品生产经营记录,加强各环节的衔接,确保食品安全质量可追溯。以食用油、蔬菜和肉类等为重点追溯对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追溯信息共享,形成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工作网络。

二、抓治理、强监管,标本兼治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我省将在重点品种、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继续深入开展“护绿打黑”专项行动,做到查处一批、惩戒一批、规范一批,打造和弘扬我省食品大省的形象。一方面加强整治。严格按照“三品一标”标准控制投入品使用数量和次数,把好源头质量关。坚持企业年检、产品抽检等制度,按照“三品一标”操作规程指导企业生产,把住产品安全关键环节和重要关口,把好生产质量关。对冒用标志、扩大标志使用范围、不规范用标的现象坚决予以打击,净化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定期、不定期对大型商超和农贸批发市场进行绿色食品质量专项检查,建立常态和动态相结合的绿色食品质量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惩处。联合公安机关进一步巩固“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成果,强化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办案效率。公安部门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完善“案件双向移交”工作机制,对涉嫌触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刑法的案件要积极主动地快速移送,依法快侦、快捕、快诉、快判,做到快速、准确、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抓龙头、强示范,大力推进食品产业品牌发展战略

我省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已拥有332个著名商标,35个全国驰名商标。2014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升老字号、开发原字号、壮大新字号、促进龙江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总体思路,将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抓龙头、强示范的方式,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我省是乳业大省,更是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大省。在全国创造了三个之最:一是企业数量最多,二是产量最多,三是产品销往区域最广。今后,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抓住国家修订《婴幼儿配方乳粉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3版)》的机遇,努力向国家争取支持,重点扶持完达山、飞鹤等乳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全国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基地。二是制定《黑龙江省关于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质量安全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生产、加工等各环节的监管,确保我省按照国家要求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三是参照药品管理模式严格管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全面实施《生产规范》(gb23790-20__),落实执行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原辅料使用和包装标签备案制度,进一步推行婴幼儿配方乳粉电子信息化管理,加快实现产品全程可查询、可追溯,监督落实企业认真执行“五不准”,确保用最好的奶源、最优的管理模式,生产出质量最好最安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基地。

四、抓制度、强责任,切实构建食品产业发展共治格局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要求,进一步落实“政府守土有责、监管部门履职尽责、食品企业第一责、消费者要对自己负责”的四方责任,保障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落实各级政府食品安全负总责。各级政府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统一领导,切实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统筹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的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上级政府要对下级政府进行年度食品安全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是落实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与农业部门工作衔接,健全食用农产品的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协调工作机制,提高监管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是落实绿色食品企业第一责。落实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验票、购销台账记录等各项管理制度。绿色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要建立健全

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加强全员、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从严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四是落实消费者要对自己负责。健全新闻媒体等社会监督机制,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科普知识,提高消费者甄别能力,自觉抵制“三无”产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大力推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扩大群众对有奖举报的知晓面,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举报、参与监督。

五、抓宣传、强舆论,全面提振食品消费信心

人们的饮食与心理因素息息相关,而舆论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为此,我们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做到引导有方、引导有力、引导有效。

一是在多元中占主导,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适时权威信息。因立场利益不同,食品安全舆论是多元的。强化“宣传也是监管”的理念,让百姓随时掌握全省食安工作主流声音。去年6月,与全国食品安全周同步开展了“打造龙江源头治理,筑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强省的筋骨,让安全放心乳品从龙江启航”活动,我们重点宣传我省优秀食品企业和品牌产品,唱响黑龙江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产业和品牌产品“绿色、安全、优质”主旋律。对于一些食品安全舆情,我们主动介入,将舆情风险化解在初期。针对广大消费者高度关注的毒生姜、假羊肉等问题,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检测,迅速回应社会反映的一些食安问题。

二是在多变中把方向,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人们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因舆论的多变,食品安全信息一定有假的存在。省政府食安办成立以来,始终与省委宣传部及主流媒体保持密切合作,设立“食品安全在龙江”和“行风热线”专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三是在多样中谋共识,宣传社会越进步、饮食越安全,及时消除舆论的误读误判。针对一度出现以鸭、鹅、鸡等肉与羊肉混合进入火锅店问题,我们及时厘清食品的欺诈问题不等于有毒有害,质量问题不等于安全问题。(编辑:琛哥)

上一篇: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心得范文 下一篇:县级人才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