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美国人?

时间:2022-04-23 12:49:19

摘要 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文化属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应用两种不同方式来思考文化属性,即文化双轴性。在华裔作家任碧莲的代表作《典型的美国佬》中,主人公拉尔夫一家人就呈现了文化属性的双轴性。小说中的主人公,代表了新的华人形象,不再以他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主体进入了美国主流文化。

关键词 华人形象 《典型的美国佬》 文化属性

从踏上美国这片土地,华人就徘徊在美国主流社会的边缘,备受歧视和侮辱。主流社会的强势话语还制造出一系列的刻板形象对华人进行歪曲再现,如狡猾的赌徒阿辛,邪恶残忍的傅满洲,女性化的侦探陈查理,温顺而又充满异国风情的“害羞莲花”等等。经过电影、电视及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强化,这些刻板形象就成了白人心目中的华人形象代表。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里,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在西方强权的笼罩下,东方没有了说话的权利,东方不能言说自己,而只能让西方代言。因此,西方话语中呈现出来的东方,只是他们眼中心上所认为的东方,并不是、也绝不可能是真正的东方。在美国主流霸权文化的控制下,华人失去了表述自我的话语权,沉默也成了华人生活在这个憎恨他们的国家中必须付出的代价。毫无疑问,长期的失语状态及刻板形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使他们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因此,华裔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打破美国社会对华人和华裔美国人的根深蒂固的概念化形象、摆脱白人对黄种人的异己化想象、创造出独特的华裔感性、建构出华裔的新身份这一历史重任。

19世纪末,华人开始在主流话语中发出微弱的呐喊。最早用英语写作的华裔作家是上世纪初一位笔名为水仙花的女作家。在她的故事里,华人是富有正常情感的主人公,而白人则变成“外人”和“他者”:面对丑化华人的主流话语,她是当时“唯一书写真实而非偏见的作家”:她对华人的人性化描写为美国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华人的形象。但遗憾的是,她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作家。第一部在主流社会引起震荡的华裔文学作品是黄玉雪发表于1945年自勺《华女阿五》。在这本自传体小说,作者以局内人身份描述了华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华人的诚实、勤劳、节俭、好客、重视教育、乐于助人等优良品德,虽成功地解构了主流文化中丑陋、邪恶、愚昧的华人形象,却构建了模范少数民族这一新的华人刻板形象。汤亭亭是第一个为主流社会认可的严肃作家,她于1976年出版的处女作《女勇士》获得该年度“全美书评家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奖,华裔作家终于在主流话语中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音。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汤亭亭不仅为被消音的华裔女性争取话语权,还塑造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为一身的新女性形象,从而使女性也成为道德的楷模、无往不胜的英雄和勇士。在她第二部力作《中国佬》中,读者看到了聪明、强健、富有忍耐力和反抗精神的华裔男性新形象。这两部作品的广泛阅读使华人第一次以英雄的形象进入了崇尚英雄的美国主流文化,从而彻底解构了带有种族歧视的华人刻板形象。然而,汤亭亭的作品却未能摆脱主流文化对东方想象的束缚,也未能破除华人在主流社会中神秘的、充满异国情调的、高深莫测的概念化形象。

《典型的美国佬》的作者任碧莲是继汤亭亭之后又以引起美国读者和评论界关注的华裔作家。《典型的美国人》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描写华裔美国人身份的最好的一本书”,“开辟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方向”。黄玉雪和汤亭亭笔下的主人公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是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是游走在主流文化之外的边缘人。《典型的美国佬》中的主人公拉尔夫一家在国内受过良好的教育,生活环境也跳出了唐人街,较快地适应了美国生活、接受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成功地跻身美国中产阶级,实现了他们的美国梦,成了典型的美国人。该书中的主人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华人形象。

霍尔说:“属性原本是一种发明。”在他看来,文化属性不是已经存在的东西,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必然受制于历史,随时代、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它没有确定的本原和本质可以让我们追寻和认同。像其他种种属性一样,既是一种存在,又是一种不断的变化,永远处于建构、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霍尔在《文化属性和电影呈现》一文中提出思考文化属性的两种不同方式,即文化属性的双轴性。一轴是类同与延续,强调文化属性的稳定性、持续性与共同性;另一轴则是差异和断裂,强调文化的不稳定性、断裂性和差异性。

《典型的美国佬》里的文化属性即呈现了霍尔的文化双轴性理论。在拉尔夫一家身上,一轴是他们割舍不掉的中国文化,一轴是他们在美国化的过程中对美国文化的逐渐认同。在格里弗身上虽然体现了美国文化的极端个人主义,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鄙夷却表明了中国文化对他的潜在影响。本文着重探讨了具有双轴文化属性的华人形象。

1、拉尔夫・张――从地道的中国人到典型的美国人

拉尔夫・张的中文名为张意峰,出身于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他去美国留学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获取学位。在去美国的轮船上,意峰为自己制定了两个主要目标:一是要在班上考第一名:二是不拿到博士学位就不回国。此外还有六个次要目标,首先是要修德,其次要给家族带来荣耀,还有“决不和任何女孩子发生纠葛”。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意峰对自己的定位完全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做父亲的好儿子,了却父亲望子成龙的愿望。意峰的决心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成功观。

到美国后不久,意峰就渐渐为主流文化影响。先是改名拉尔夫,而后又迷上了美国姑娘凯米,差点荒废了学业。尽管如此,拉尔夫骨子里还是地道的中国人。一年后中国大陆的解放,由于美国政府的阻挠,拉尔夫像很多留学生一样滞留美国。他拒绝加入美国籍,蔑视美国政府的救济。愤怒中,拉尔夫忘记签证,失去了求学机会。走投无路时,在公园巧遇姐姐特丽莎,拉尔夫开始了新生活。他娶了姐姐的好友海伦为妻。特丽莎和他们住在一起。他们对有悖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美国人没有好感,“典型的美国人”成了他们嘲讽的对象:“美国人没道德”、“典型的美国人滥用暴力”、“典型的美国人没礼貌”、“典型的美国人太浪费”、“典型的美国人不为他人着想”,而他们自己,自然“不会在‘没人管教的’美国变得‘没有教养、毫无节制”’。

任碧莲说:“新移民在移民的初期都在尽力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但是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渐渐的,拉尔夫一家发现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典型的美国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西化。“他们从永久居民变成了美国公民。除了中国新年之外,他们也庆祝圣诞节,还是拉迪奥城音乐厅的常客。他们都有了英语思维。现在会有些东西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用汉语来表达”。“尽管中国成分是他们更自然的成分,但是中国成分和美国成分两者 对他们已经不可或缺”。他们开始怀疑当初对美国人的定论,特丽莎说:“知道我们过去为什么总说‘典型的美国人’一无是处吗?那是因为我们自己一无是处。现在我们以不同以往了。”当拉尔夫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得终身教授的职位。拉尔夫一家从破败的公寓搬进了郊外的新居,并买了车。拉尔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中国理想。

获得终身职位后,拉尔夫忽然不想当教授了。首先,他对工程学不感兴趣:第二,他对科研不感兴趣:第三,他对教书不感兴趣。他宁愿去做消防员或葬礼司仪等任何不需要书本的工作。可见,读书做学问并不是拉尔夫的兴趣所在,而是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渐渐主宰了他的灵魂,他开始了冒险之旅,期待以获得金钱来作为一种成功,在以白人为中心的美国社会获得认可。受格里弗的影响,他放弃了儒家的道德标准,想通过偷税漏税的方法迅速致富,结果反被别有用心的格里夫所骗,最终象征“美国梦”(实质是他的发财梦)的炸鸡店也被迫关门,郊区的住房也不得不卖掉,家庭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拉尔夫的“美国梦”不同于美国白人的美国梦。美国白人作为主流文化的统治者,他们不会遇到两种迥异文化的取舍。在受到以物质主义为特征的个人主义乃至拜金主义这一典型的美国文化的影响,拉尔夫抛弃了他赖以立足的自身传统文化,几乎家破人亡。至此,主人公拉尔夫彻底顿悟,重新认识了自我以及美国现实社会中什么是真正的美国梦,什么是真正典型的美国人。

2、特丽莎――中西合璧的圣女

在《典型的美国人》中,特丽莎是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特丽莎是一个聪颖的女孩子,这一点从她的中文名字张百晓中可见一斑。在去美国之前,思想开明的父亲就把她送到教会学校接受西式学校。在那里,她取了“特丽莎”这个英文名字,还学会打棒球和开车,“走路的时候步伐轻盈,有时双手插在口袋里”。可见,在去美国之前,特丽莎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已不同于普通的中国女子。到了美国后,特丽莎很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才能不受歧视,从根本上改变命运。外科医生在美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特丽莎以此为目标,为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而终日勤奋学习。在医学院实习期间,她敬业、勇敢,在面对鲜血和死亡时仍然保持镇定。

虽然在特丽莎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独立、勇于追求、富有开拓精神的现代女性形象,但她依然保留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奋、善良、热爱家庭、有责任感、富有牺牲精神。一到美国,她就去寻找先去美国的弟弟并挽救弟弟于崩溃的边缘。她在学业上比弟弟优秀,获得了奖学金。但为了照顾弟弟的情绪,谎称自己奖学金被取消。当弟弟和海伦要买房子,她在繁忙的实习期还在门诊兼职,为弟弟承担一部分费用。为了弟弟能获得终身教职,她半推半就地成了弟弟上司的情人。

在整部小说里,特丽莎从未提出过任何个人的要求。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勤奋善良、无私奉献精神和西方人的坚强独立、勇于进取精神。特丽莎是《典型的美国人》这一书中最完美的人物形象,东西方文化的优点和价值观在她身上的融合使她成了中西合璧的圣女。

3、格里弗――极端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

在华裔文学中,几乎没有反面华人形象,格里弗却是个例外。他是一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美国人,除了体貌特征之外,他身上再也找不到华人的文化特征。他称自己是“我们美国人”的一员,谈话中毫不掩饰对中国礼教的鄙夷。他飞车、滥交、逃税、欺诈。他向拉尔夫灌输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诱使拉尔夫买下了一个建在深坑之上的炸鸡店,还引诱拉尔夫的妻子海伦。格里弗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他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无视道德和法律。他一手造成了拉尔夫一家的悲剧,正如任碧莲所说,格里弗・丁“代表了一种美国人,尤其是在边疆长大的那种人。他们具有建国初期西部蛮荒地区的观念,与东部聚居区的观念截然不同。他集中体现了失去控制的合理性,他没有一丝一毫的责任感,完全无视社会结构的存在。与丁相对立的是有各种责任定义的其他人物”。

正如小说开篇所说,《典型的美国人》讲述的是一个美国故事,“张家其实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不比别人逊色。”林英敏说过:“华裔美国人就是典型的美国人,而典型的美国人都是杂种人。”华裔作家笔下的华人,向他们自己一样,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典型的美国人》这本小说虽然从华裔美国人这个边缘出发,却通过边缘族裔群体探寻文化身份认同的经历,解构了原有的“美国人”霸权文化中心概念,从而建构起由各个族裔群体组成新“美国人”概念。小说中的主人公代表了新的华人形象,他们不再以他者形象出现,而是作为美国国家的主体加入美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上一篇:浅谈绘画艺术中的速写 下一篇:齐白石篆刻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