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6~14岁儿童睡眠紊乱现况调查

时间:2022-09-19 10:20:51

济宁市6~14岁儿童睡眠紊乱现况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济宁市 6~14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自制问卷调查济宁市1 300名6~14岁儿童的一般情况,运用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DSC)对儿童的睡眠紊乱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得分为(37.9±15.4),睡眠紊乱发生率为40.3%;不同性别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因子得分及总分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主要与饮食习惯、睡眠姿势等因素有关。结论 济宁市儿童睡眠紊乱发生率较高,性别、饮食习惯、睡眠姿势、父母的睡眠习惯等因素可影响儿童睡眠紊乱的发生。

【关键词】 睡眠障碍;偏食;回归分析;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R 33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34-03

睡眠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助于保护大脑、恢复精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记忆的储存有密切关系。睡眠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有关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国外文献报道约在10%~45%之间[1-4]。国内相关报道认为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在13.5%~46.97%之间,但国内研究多为非专用的研究工具,所得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采用Bruni等[5]编制的睡眠紊乱量表,及Owens等[4]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与诊断编码标准所编制的“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济宁市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济宁市小学生1 129名,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0.0±2.9)岁,年龄范围6~14岁。其中6~8岁组 162人,9~11岁组816人,12~14岁组151 人。其中男生596名,占52.8%,平均年龄(10.1±0.1)岁;女生533名,占47.2%,平均年龄(9.8±0.1)岁。被调查儿童的父亲是务农的占22.2%、工人占51.8%、知识分子占6.5%、干部占5.6%、外出打工者占13.8%,母亲是务农的占33.7%、工人占45.2%、知识分子占4.7%、干部占2.6%、外出打工者占14.1%。

1.2 方法 使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的一般情况,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喂养方式、断奶时间、学习压力、家庭月平均收入、饮食习惯、睡眠环境、父母的情况等。

采用“睡眠紊乱量表”对儿童睡眠紊乱状况进行评定。该量表由26个题目构成,可划分为入睡和维持睡眠困难障碍、睡眠呼吸障碍、夜间睡眠唤醒梦魇障碍、睡眠醒觉转换障碍、过度思睡障碍、睡眠过度多汗6个成分,按“从不=1分、偶尔(每月1~2次)=2分、有时(每周1~2次)=3分、经常(每周3~5次)=4分、始终是(每天)=5分”分5个等级评定,累积各成分得分为量表总分。量表总分高于39分可认为有睡眠紊乱。

调查表由学生家长填写,共发放调查表1 300份,回收调查表1 165份,剔除资料填写不全问卷36份,共得到有效问卷1 129份,有效应答率为86.8%。

1.3 质量控制 在进行调查前统一调查方法,调查员掌握调查的各项内容标准和人际交流技术; 调查时各班主任进行协助,利用家长会发放表格,说明调查目的和表格填写方法,保证问卷完整、正确和一致。问卷由2人同时录入。调查期间气温22℃~26℃,人体舒适度较好,对睡眠的影响较少。

1.4 统计分析 将资料汇总后输入SPSS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K组秩均值的多重比较、卡方检验、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K组秩均值的多重比较取0.05/c为检验水准,其余取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统计分析显示睡眠紊乱量表总分呈正偏态分布,范围为26~85分,中位数为37分,4分位数间距为10。以≥39分为判断标准,被调查儿童中40.3%的有睡眠紊乱。

2.2 睡眠紊乱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1 偏食与不偏食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得分比较 偏食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不偏食儿童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偏食儿童睡眠紊乱发生率48.2%,不偏食儿童的发生率是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07,P<0.05)。

2.2.2 不同性别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得分的总分及各因子分的Mann-Whitney U检验见表2,结果显示睡眠过度多汗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睡眠紊乱发生率为43.6%,女性发生率为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P<0.05)。回收调查表1 165份,剔除资料填写不全问卷36份,共得到有效问卷1 129份,有效应答率为86.8%。

2.3 儿童睡眠紊乱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睡眠紊乱量表总分为因变量,以涉及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特点等47项因素为自变量,以α=0.10为检验水准,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孩子经常不吃早餐、晚上经常吃点心、睡眠姿势、父亲打鼾4个因素进行哑变量分析,得到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偏食、睡眠姿势等11个变量(表3,4)。再用这11个因素为自变量,以α=0.10为检验水准,运用Backward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9个变量被引入模型(表5)。

3 讨论

应用睡眠紊乱量表对1 129例6~14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睡眠紊乱量表的总分在正常儿童呈正偏态分布,这与Bruni等[5]所做的结果一致。调查结果显示有40.3%的儿童有睡眠紊乱,与国外调查的10%~45%的结果一致,与江帆等[6]所报道的46.97%基本一致,但高于刘玺诚等[7]报道的27.11%,可能与不同城市的儿童有性别、年龄等差异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各因子得分中睡眠过度多汗有年龄差异。儿童多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儿童期病理性多汗与缺钙、结核、风湿热有关。睡眠多汗症是生理性出汗的一种,可能是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睡眠后一段时间有一个发汗的过程;同时多汗还与遗传因素有关。与睡眠紊乱有关的夜间睡眠多汗,主要与缺氧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机体代谢旺盛有关;其次是因呼吸道阻塞致呼吸费力,造成能量代谢增加,汗液分泌增多[8] 。也有学者认为是缺氧使儿童睡眠不安,活动增多所致。

睡眠受人体内环境与生物钟的控制,并受诸如身体发育的改变、社会文化、遗传、学校的时间表及父母的工作等因素的影响[9]。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体现, 本研究资料支持这种现象。儿童偏食以及食用蔬菜和豆、奶制品少,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及健康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睡眠。本研究显示偏食儿童与不偏食儿童睡眠紊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食儿童发生睡眠紊乱的概率明显大于不偏食者。

将对睡眠紊乱的11个可能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共有9个变量被引入方程。对孩子经常不吃早餐、晚上经常吃点心、睡眠姿势、父亲打鼾4个因素进行哑变量分析显示,与经常不吃早餐的孩子相比,有时不吃早餐的孩子发生睡眠紊乱的风险较高,天天都吃的发生的风险较小,但无统计学意义;孩子晚上有时吃点心和不吃或偶尔吃与经常吃点心相比,发生睡眠紊乱的风险均小,这可能与人体睡眠时胃蠕动能力降低,晚上吃点心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影响睡眠有关;其他睡眠姿势与仰卧位相比发生睡眠紊乱的风险均大,有关文献报道儿童的睡眠姿势异常,通常是颈过伸、俯卧位、胸膝位跪着、从枕头上滑落或坐起等均可增加睡眠紊乱的发生频率[10];而父母打鼾的孩子发生睡眠紊乱的概率比单亲打鼾和不打鼾的孩子发生的风险均小,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喜欢吃肉类和不喜欢吃豆类及其制品均是发生睡眠紊乱的危险因素,其他3个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Spruyt等[11]认为儿童的睡眠质量与睡眠的环境有关,同时与父母同床的儿童睡眠质量比单独一床睡眠的儿童睡眠质量要差。本研究未发现这个结果,卡方检验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尽管儿童睡眠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儿童睡眠紊乱与儿童的情绪、行为症状及躯体疾病(如哮喘、腺样体肥大等)有密切关系,但儿科医师较少关注儿童的睡眠问题,因此儿童睡眠障碍的诊出率很低。儿童睡眠紊乱不但影响儿童的健康及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家长的生活质量。应警惕儿童睡眠紊乱问题的发生,及早处理引起睡眠紊乱的原因,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以促进儿童心身健康成长。

4 参考文献

[1] JOHNSON EO, CHILCOAT HD, BRESLAU N. Trouble sleeping and anxiety/depression in childhood. Psychiatry Res, 2000,94(2):93-102.

[2] PAAVONEN EJ, ARONEN ET, MOILANEN I, et al. Sleep problem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A complementary view. Acta Paediatr, 2000,89(2):223-228.

[3] STEIN MA, MENDELSOHN J, OBERMEYER WH, et al. Sleep and behavior problems in school-aged children. Pediatrics, 2001,107(4):E60.

[4] OWENS JA, SPIRITO A, MCGUINN M, et al. Sleep habits and sleep disturbance in elementary school-aged children. J Dev Behav pediatr, 2000,21(1):27-36.

[5] BRUNI O, OTTAVIANO S, GUIDETTI V, et al. The Sleep Disturbance Scale for Children (SDSC): Const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evaluate sleep disturbance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J Sleep Res, 1996,5(4):251-261.

[6] 江帆,颜崇淮,吴胜虎,等.上海市1~6岁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1,39(5):284-288.

[7] 刘玺诚,卢秀英,马渝燕,等.北京地区2-6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4):301-303.

[8] 赵鹏军.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发症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4):194-197.

[9] THORLEIFSDOTTIR B, BJORNSSON JK, BENEDIKTSDOTTIR B, et al. Sleep and sleep habits from childhood to young adulthood over a 10-year period. J Psychosom Res, 2002,53(1): 529-537.

[10]程敬文,陈凯,郭铁军,等.广州市2~12岁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4):388-390.

[11]SPRUYT K, LOUISE M, CLUYDTS R, et al. Odds,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sleep problems in school-age normal children. J Sleep Res, 2005,14(2):163-176.

(收稿日期:2007-08-28)

上一篇:心理保健操对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缓解作用 下一篇:北京1344名初中生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现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