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中国寻找最佳路径

时间:2022-09-19 09:04:16

CSR:中国寻找最佳路径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有一些基本的问题还没有圆满的答案。其中之一是,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有什么关系?政府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深圳的回答:政府是主导者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体无疑是企业,但是,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企业自觉的行为,相信还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的推动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消费者、投资者等等都将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政府在其中的地位如何?我们认为,政府应当扮演一个主导者的角色。

最近,深圳市劳动保障局明确提出要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这意味着在深圳,政府部门将以主导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此举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有媒体称,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大张旗鼓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第一个提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府部门。

我们所说的政府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要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转变社会观念;二是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政策措施,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转化为政府的执政行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倡导。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及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它是强调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普世的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是吻合的,是科学发展观在企业微观领域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重要的思想基础。对这样一个先进的理念,政府理应积极倡导。

目前对于企业责任的主流认识,是强调实现资本利益的,认为企业的责任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我们称之为“利润崇拜”),而忽略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劳动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当今中国的诸多社会矛盾,如果追根溯源,我们发现与这种社会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否定了这些观念,如果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被人们所接受,那么,企业责任观、企业评价标准、政府政策和行为、企业行为等等,都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必将引发当今中国一项重大的观念变革,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理念的变革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极为重要,因为在中国,理念变革往往是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对中国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反思早已有之,但只有在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后,转变发展理念和模式才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深圳与国际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是深圳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深圳被认为是对新观念、新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的城市,但也只是在政府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表示肯定之后,媒体相关的报道和评论才逐渐多了起来。

促使企业遵纪守法:政府责无旁贷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责任涉及的对象看,包括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弱势群体等多个方面;从责任的内涵看,包括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法律责任指法律规定的企业责任,即法定的义务和约定的义务。道义责任则在法律责任之上,强调企业在守法之余,还要对利益相关者给予更多人道关怀。

将企业社会责任这样一个宽泛的理念引入中国,必须有一个恰当的、中国式的定位,使之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我们认为,目前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应当主要定位于企业的法律责任,尤其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遵纪守法是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还远没有解决的问题,部分企业违反劳动、环保和食品安全法规是当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最主要的、最突出的问题,它所导致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这样一个定位显然与西方所谈的企业社会责任有颇大的差异,现在西方社会对其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主要体现在道义责任层面,例如,社会公众要求跨国公司不购买“血汗工厂”的产品,就是一种道义要求,因为法律并无此规定。西方社会当前强调企业道义层面的社会责任,建立在西方企业履行法律责任表现良好的基础上。显然,中国和西方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在一个层面上,这必然导致两者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上存在差异。在现阶段,如果我们对中国企业提出过多的、超越法律责任之上的道义责任,是舍本逐末,也是不切实际的。企业社会责任由法律责任到道义责任是客观的历史过程,没人能够跨越。

定位的差异必然导致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路径和模式的不同。对于西方来说,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履行道义责任,这需要依靠社会文化的鼓励和压力来实现,需要更多地借助非政府组织、媒体、消费者,以及投资者的力量,政府在这方面虽然能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可能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对于中国来说,当前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目标既然是促使企业遵纪守法,那么,政府无疑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因为促使企业遵纪守法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完善法规、严格执法”是推进企业履行法律责任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政府完全可以在“完善法规、严格执法”的“大棒”模式之外,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手段,建立鼓励、引导企业遵纪守法的“胡罗卜”模式,以“大棒”和“胡罗卜”并用的方式,促使企业履行法律责任。即便就促使企业履行道义责任来说,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社会领域的介入要比西方政府广泛深入得多,中国政府所掌握的经济社会资源的份额要比西方政府多得多,它在这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无疑也会比西方政府所起的作用大得多。

(作者单位: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

上一篇:生存模式质量的选择 下一篇:CSR:欧洲企业在中国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