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9-19 08:58:29

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相对于精读而言,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意在粗知文本大致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文本的大致意思,判断文本的重点要点。在小学语文第二、第三学段教材中,略读课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占全部课文的46.9%。略读课文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着广泛的任务,不仅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通过对教材体系及编写意图的研读、梳理,我们认识到: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两者一样重要。我们应该重视略读课文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从2008年6月起,我们开始了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组织开展了“主题化、系列化、精品化”的教研活动,对略读课文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基本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明确略读课文教学理念

实践研讨中,我们认识到:略读课文教学时,应该合理取舍教材,努力做到“整体设计求略,追求简约;重点感悟求丰,追求扎实”,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整体设计求略,追求简约

略读课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略读方法的训练。我们在整体预设教学过程时要注意抓住主线、主问题,设计求“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如我们在开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一课三构教学研讨活动时,教学设计都十分简略,分别采用了以下教学方式:

(1)提纲挈领式教学。对教学过程从略处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学生从“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入手自读课文,从整体上快速感知、理解。教师只要求学生尽量快、尽量多地略读浏览,引导学生对全文形成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然后聚焦重点,围绕“笑给小木偶带来快乐了吗”这个问题,学习、积累、运用描写表情的词句,再想象补白小木偶的心理活动,拓展延伸到课外续编《小木偶奇遇记》。

(2)情景故事式教学。略读课文教学求“略”,童话故事教学求“趣”。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练习把故事讲简洁、讲生动。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课堂简约而有效。

(3)编写课本剧。在初步认识课本剧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编写课本剧,为演童话剧做好铺垫。

(二)重点感悟要丰,追求扎实

“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咀嚼”,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但学生学习却仍需要有“精”的部分,应该追求“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探寻与文本主题紧密联系的精读点,即文本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自己去发现、探究,得出丰厚的答案和结论,从而凸现略读教学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

《小木偶的故事》三个教学设计,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我们分别抓住文本中人物心理活动的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补白;抓住第三个小故事写得比较概括的特点,引导学生讲具体、讲生动;选择一个场景通过小组合作学写课本剧。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给予精到的点拨指导,真正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逐步提高略读能力。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达成了共识:略读课文教学重点不应局限于读懂文本的内容,学会文本中的相关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练习怎么读懂一篇文章,怎么欣赏一篇文章,实现从“学课文”走向“练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一)目标指向略读能力培养

略读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要根据年段目标,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文,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目标。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为例,我们对下列课文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第8课《我不能失信》:学习并运用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学习并运用抓住课文中心段落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通过勾画关键词句,了解组段特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7课《彩色的翅膀》: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从易到难,从自然段到意义段到篇章结构,注意了年段特征,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了学习方法传授、学习能力提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再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能力为例,我们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时,将教学重点聚焦在学习作简单的批注上,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读通课文,概括自然段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内容。

(2)品读描写夸张的精彩句子,学习作批注,体味神话的语言特点,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

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先共同作批注,再独立研读、合作讨论学习作批注,从而体会夸父逐日的神奇,教学效果较好。

在后续研讨中,我们注意到:①批注的方法很多,有感想式批注、概要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②不同的批注方法要依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选择、确定,不能不管年级高低,随意批注到底。针对小学生特点,我们在第二学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练习作感受式批注、概要式批注,重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理解品味能力,在第三学段引导学生练习作质疑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从而培养学生评价、鉴赏文本内容及表达形式的能力。

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时,我们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学习作赏析式批注。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串联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学习作赏析式批注来感受慈母情深。

这样的教学目标,符合年段特征,培养了学生赏析课文表达方式的能力。

(二)目标指向语言文字运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①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②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③语文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在“语言文字运用”上多下功夫。

课程标准强调、突出了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略读课文教学可以说是实践、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整体把握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对具体语言材料作品味、感悟、积累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运用语言的规律,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中,学会“运用”或“驾驭”语言文字。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文本的实际,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如在《小木偶的故事》一课三构研讨活动中,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分别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一】

(1)抓关键词句,概括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四件事,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结合上下文,想象人物心理活动,体会“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这句话的含义。

(3)积累描写表情的词语,合理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设计二】

(1)创设情境,初步学会根据不同的生活需要把故事讲简洁、讲生动。

(2)激发自主学习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设计三】

(1)概括小木偶身上发生的四件事,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初步认识、学写课本剧,为演好童话剧做准备。

三组设计的目标指向明确,过程展开清晰,都重视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又分别抓住学习运用描写表情的词句、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讲故事、学习编写简单的课本剧这个语言学习点展开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

我们在教学时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样教”;三是“教得怎么样”。其中,“教什么”决定了应该“怎么教”,并影响着“教得怎么样”,因此“教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国文教本中排列着一篇篇的文章,使学生试去理解,理解不了的由教师给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阅读的知识。更使学生试去揣摩它们,意念要怎样地结构和表达,才正确而精密,揣摩不出的由教师帮助;从这里,学生得到了写作的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在自习时“理解不了的”“揣摩不出的”,这道出了“教什么”的真谛。而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中,所以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底线,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底线。

如何确定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内容?我们认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应该是《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学习起点、单元目标和具体课文几方面的结合。特别要注意:一是文本的语言特色。每篇课文的内容都十分丰富,我们应该选择最能体现文本语言特征的内容来教。二是学生的需要。不可能是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三是编者的意图。略读课文编者的意图往往通过课前的提示语来体现。

(一)依据文本语言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

一篇略读课文可教的内容很多,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念,我们要吃透文本,立足文本的语言特点,发掘和提炼文本的教学价值,引领学生探寻文本语言的奥秘,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对典型的言语形式进行举一反三式的迁移运用,从而追求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如《夸父追日》一课就可以依据文本语言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对照《山海经》37字的原文,课文把简写部分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具体化了,这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感受和体会神话神奇魅力的好材料。因此我们将教学目标锁定为:通过学习作简单的批注,引导学生自主体会神话故事神奇的想象、精彩的语言。

课上,我们引领学生集中品读文中想象神奇、描写精彩的句子,再师生共同对其中一句作批注,继而放手让学生自读作批注。在展示、交流批注过程中,学生感悟了夸父追求光明、勇往直前的精神,真正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重其所重、略其所略”的理念。

而《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中有大量描写表情的词,如委屈、笑嘻嘻、龇牙咧嘴等。依据文本的这个语言特点,课前,我们通过表演描写表情的词激活学生原有的积累和体验;课中,通过画、读、记、抄,感受这类词语的精妙;课后,让学生续编小木偶拥有人类表情后发生的故事,引导准确运用这类词语,使续编故事更生动。

(二)依据学生学习起点确定教学内容

钱梦龙老师说过:“因为首先我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因此,仔细体察学生认识活动的思路和规律,是我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根据学生的学情,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内容,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得扎实,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们在进行《彩色的翅膀》一课的教学研讨时,以学生的学习起点来确定教学内容。2011年版课标第三学段阅读要求是:“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该文的课前提示语明确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下面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借助课文来指导学生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先以文章第一行为例,教给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目光停顿四次,不回读。接着进行反复训练:运用这种方法试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在快速默读的同时,有意识地理解内容;然后继续用这种方法读第2~7自然段,每读完一段,都回忆一下主要内容;再要求“快速默读第8~17自然段”,根据需要收集信息,找写尝瓜会的自然段,提高默读速度;接着“快速默读第11、12自然段”,了解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并用几句话说说小高带昆虫上岛的原因;最后“以较快的速度默读”拓读文章――删去了插叙部分的《外婆家的石桥》,根据上下文猜测插叙部分可能写了什么。经过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默读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理解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前测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小木偶的故事》前,我们让学生自由读课文15分钟后进行了阅读前测,发现:大多数学生基本能读懂课文;部分学生对简洁、准确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有些困难;部分学生不理解“龇牙咧嘴”“嘟嘟囔囔”等词语。由此,我们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导入课题后,利用录像创设“将故事内容讲给姥姥听”的情境,指导学生简洁、概括地讲故事;接着,又创设“将故事讲给小弟弟听”的情境,并以第三个小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学习生动地讲故事。两次讲故事,前者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提高概括能力;后者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组织、运用能力,在原有学习起点上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

(三)依据课前提示语确定教学内容

抓住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什么”。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提示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过渡到略读,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利于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用好、用活“提示语”,借此确定教学内容取舍的侧重点,体现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教学的方向与思路。

依托提示语,我们可以迅速、准确地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时,先引导学生聚焦提示语,从而明确主要学习内容:①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词概括自然段意思,并学习将重点段的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寓意,并展示自己对寓意的个性化理解;在此基础上,拓读《鹿的角和脚》《牡鹿》,学习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使学生初步学会概括寓意的方法。

教学五年级上册《珍珠鸟》时,我们也关注了提示语。课前提示语要求:①读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②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体会。围绕这两个要求,我们设计了两张阅读卡,第一张阅读卡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我”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过程,进而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有了实实在在的体会。第二张阅读卡,再次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完成作者和大鸟之间美好画面的品读。这样,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和有力的阅读凭借,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再如三年级上册《找骆驼》课前的提示语是:“下面这个故事里的老人,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呢?读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默读提示语,画出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接着借助表格,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概括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再借助表格和文中“看见……就知道……又看见……想……还看见……所以知道……”等连接词,尝试有条理地说说老人的发现;最后拓展说话练习,学着文中老人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说说鲁班观察叶子发明锯子的过程。

四、探索略读课文典型教例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的略读课文的教例。

(一)自主阅读式

叶老说:“略读的‘略’字,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这说明略读教学,教师要更加放手,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借助“阅读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珍珠鸟》一文,我们通过两张阅读卡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使他们掌握了阅读方法,提高了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设计详见后)。教例结构如下:

(二)批注学习式

略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法,循法而学。而作批注正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方法。如《夸父追日》(教学设计详见后),学生在作批注过程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形成了独立的思想,体现了“教略而学丰”的境界。教例结构如下:

(三)语言实践式

有些略读课文的语言极富特色,适合学生积累与运用,教师在执教时,就可重点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语言,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补充文本空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小木偶的故事》描写表情的词语较为丰富,我们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在想象、补充人物心理时,又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积累和运用描写表情的词语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学设计详见附件)。教例结构如下:

(四)主题活动式

教学中以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并且这些活动主题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语文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其他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与其他课程结合起来。这样的主题活动,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略读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讲故事、编写课本剧等都是主题活动。如《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二、三都是主题活动教学(教学设计详见后)。设计二的课堂结构如下:

(五)群文阅读式

略读教学应注重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群文阅读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可在教学时拓展同一主题,或同一题材,或相同写法的数篇文章,让学生整合新旧知识,贯通情感体验,迁移学习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如《狮子和鹿》,我们就拓读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并学习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同时,在拓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学设计详见后)。教学结构如下:

上一篇:美丽大成,幸福成长 下一篇:打造数字平台 建设智慧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