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19 08:51:08

舒适护理模式对结肠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 探索舒适护理模式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6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对围术期不同阶段(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的患者走访调查。结论 舒适化护理明显提高了手术护理质量和手术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结肠癌;舒适护理模式;效果

结肠癌是指结肠粘膜上皮发生的恶性病变,其发病原因与环境、遗传及饮食等多种致癌因素有关,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40岁~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0%~15%[1]。近年来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目前, 手术仍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法,约有60%~70%的结肠癌患者可经结肠癌根治术得到有效的治疗[2]。舒适化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生理、心理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3]。舒适化医疗护理是医院护理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对手术患者尤为重要,因为手术患者存在着术前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术中存在因恐惧不配合、体征受到影响;术后出现晕厥、心理障碍、过激反应等。为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结肠癌根治术住院患者实施全程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组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就手术患者舒适化护理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结肠癌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岁;所有患者均经电子结肠镜和病理确诊为结肠癌,其中升结肠癌16例,横结肠癌9例,降结肠14例,乙状结肠癌21例,术前伴糖尿病15例,高血压21例,慢性肺功能不全5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后可根据肿瘤不同部位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1.3方法

1.3.1术前护理 ①做好对手术患者的术前宣教和心理指导,一旦确定手术后,患者就会对麻醉和手术感到紧张和恐惧,对自己所患疾病感到焦虑或忧伤,甚至悲观、绝望,术前访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经常主动与其交流谈心,掌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状态,讲解通俗易懂的相关的医疗知识,让患者了解自身的手术情况,放下心里负担,配合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患者家属对结肠癌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辅助医师实时掌握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结肠癌根治术的条件。入手术室前,确认术前常规准备情况并与手术室人员认真核对患者信息;②肠道准备 术前3d行肠道准备,口服甲硝唑0.4g,4次/d,以减少肠道细菌,降低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机率,防止术后吻合口发生吻合口瘘。为了减少胃肠道胀气,术前2d应食用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术前1d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舒泰清)以清洁肠道,对于口服效果不佳者,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以彻底排空肠道。术前12h禁食、禁饮。手术麻醉期间腹内压增高和改变可增加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术晨应留置胃管并持续负压吸引。

1.3.2术中护理 ①患者接入手术室过程中注意不必要的颠簸碰撞,平稳的把患者安置到手术床上,从熟悉的病房到陌生的手术间后,患者常常表现为过度紧张与害怕,此时护士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患者为中心,守护在患者身旁。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术中氛围,保持手术室空气清新,环境卫生整洁,手术有条不紊是形成术中舒适化护理的先决条件;②保障患者舒适的手术,一方面要满足患者的舒适感,所有用来维持手术的臂撑、头架、布类或护腕均需加上衬垫以减轻患者生理上的不适感,同时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另一方面要要便于手术医生操作,在满足患者舒适化的手术的同时,应注意手术医生操作方便,以不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特别是巡回和器械护士担任术中重要的护理角色,是满足患者舒适化护理的主要事实者,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掌握过硬的基础护理知识,具有承担压力的忍耐力。手术患者苏醒后根据患者意识和情绪状况告知手术已顺利结束,情况很好,让患者自我解除压力、恐惧、焦虑等症状。

1.3.3术后护理 ①及时给以患者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在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观察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尿量变化,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及血糖,发现异常应及时做相应处理;②切口护理:根据患者要求采取适当方法防治术后伤口疼痛、术后反应等,尽力减轻或消除患者痛苦。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和高热现象[4]。采取术后回访和责任护士巡视护理相结合,有利于了解患者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可以了解手术后患者伤口愈合和恢复情况;③卧位:待患者清醒后病情趋于稳定时采取半卧位,这样的既可以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又有利于腹腔与盆腔引流,同时还可以减轻患者切口缝合处的张力,有助于切口愈合;④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要将引流管固定稳妥,防止患者因翻身或活动时,使引流管移位或扭曲打折,应随时注意观察,保持其通畅,对引流液的性质要准确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做相应处理。在拔尿管前先夹闭导管,每1.5~2h或是患者有尿意时进行开放,已达到训练膀胱收缩功能的目的,促使自动排尿功能的恢复[5];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规范有效的基础护理,是预防减少结肠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提供主动服务,及时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及时协助翻身扣背,并教会患者自主有效的咳嗽方法,如为减轻刺激性疼痛,应用手按压腹部切口尽量咳嗽。并根据患者情况配合雾化吸入。预防肠梗阻, 结肠癌开腹术对腹部脏器干扰较大,易引起术后粘连性肠梗阻[6], 在护理时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并根据病情配合腹部按摩,指导做桥式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尽快使肠功能恢复,排气后争取尽早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致梗阻发生。术后护理要求在细节方面营造以人为本,真正把服务对象的要求放在首位,并为其提供舒适化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1.3.4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负责填写患者健康档案,内容包括病情资料,手术相关资料以及家属需要的后续防治措施(饮食、锻炼、用药等)、复诊时间、咨询电话等。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统的护理模式只注重对疾病的治疗,往往忽略患者的感受,特别是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医学家恩格尔(Engel GL)就提出了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后,医疗目的由原来的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病痛转向人群健康和人们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提供健康、舒适和满意的医疗服务。舒适护理模式是除了解并解决患者除生理上的病痛,还需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人文关怀,提供无痛苦舒适满意的医疗服务。并将健康教育内容按入院时、术前、术后及出院前进行细化,由责任护士每天指导患者,避免患者由于健康教育内容过多而产生混乱或因过少而出现知识缺乏。根据患者掌握程度进行教育,直到患者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康复的行为。通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作用,增进患者的自护能力,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满意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真正把服务对象的需要放在首位并为其提供舒适化人性化的护理是医院创新服务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76.

[2]李旭婵. 6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59-61.

[3]朱秀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11-12.

[4]王永菊,高焕新.直肠癌腹腔镜下Miles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1674-1676.

[5]鄢春宁.结肠癌术后的护理[J].右江医学,2009,37(5):627-628.

[6]吕成余,时开网,蔡永东,等.结直肠癌211例外科治疗体会[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10):771-772.编辑/哈涛

上一篇:儿童专科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调查研究 下一篇: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腹股沟疝围手术期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