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校内肺结核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19 07:35:16

一起校内肺结核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664-01

【摘 要】目的:分析我市某校一起结核病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方法:PPD试验筛查,胸片、痰涂片、痰培养确诊。结果:确诊4例病例,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结核病暴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做好疫情管控、规范传染病报告、加强沟通协作、科学防控,才能及时、规范的处置学校内发生的结核病疫情。

【关键词】肺结核;暴发;学校;PPD试验

永康市某中学高三年级(4)班于2012年5月~2012年6月20月间共发现肺结核病4例(菌阳1例,菌阴3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 永康市某中学位于永康西北,全校高一至高三年级共有16个班,学生925人,教职员工85人,住校学生887人,高三年级有6个班,305人,高三(4)班有学生52人(调查时实际在校只有38人,除病例外,其余10名学生因报考体艺类专业等原因已提前离校),住宿学生公寓楼,每个寝室8人,通风、卫生状况良好。

1.2 病例情况 4例病人的X线胸片均显示浸润性病灶。2例发生不同程度低热、咳嗽、咳痰及盗汗等症状,其中1例痰检阳性;其余2例为PPD筛查后经胸片诊断确诊,自觉症状不明显。除痰检阳性1例和调查失访1例未试验外,其余2例PPD试验结果呈强阳性。

1.3 诊断标准 肺结核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制定的《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菌阴肺结核为三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其诊断标准为:①典型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②抗结核治疗有效。③临床可排除其它非结核性肺部疾患。④PPD(5Iu)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⑤痰结核菌PCR+探针检测显阳性。⑥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⑦BALF粒出现抗酶分支杆菌。⑧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肺结核病变。具备1~6项中的3项或7~8项中任何1项可确诊。

1.4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TB-PPD),试剂由北京祥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204。吸取试验液0.1ml,含5IuTB―PPD,采用孟都氏法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48~72小时观察结果,硬结平均直径在5mm以上为阳性,硬结平均直径在20mm以上或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者为强阳性。

1.5 采取的措施 ①病人要求居家隔离治疗,对患病学生纳入肺结核现症病人管理系统(DOTS),进行规范化治疗,并落实随访督导。②对PPD试验强阳性者实施化学预防,采用异烟肼300mg/每日,连服6个月。③宿舍和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配备痰盂、垃圾桶等设施。④学校内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肺结核防治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学校卫生督查。⑤建立班主任向校医务室报告学生健康状况责任制度。学校医务室对校内传染病疫情加强监测,建立报告责任制。

2 结果

2.1 流行经过 2012年5月2日该班一名女生,18岁,因发热、咳嗽、盗汗等症状曾到个体诊所就诊,被诊断为“支气管炎”,近一个月未俞,后到中心卫生院就诊,以疑似“肺结核”转诊于市疾控中心,经X线复检胸片显示右中肺浸润性病灶、PPD(5Iu)试验强阳性、痰检阳性、血沉40mm/h,经2HRZE/4HR方案治疗。2012年6月10日,该班一名男生因发热、干咳、盗汗、乏力到本市中医院就诊,胸片显示左上肺浸润性病灶、血沉45mm/h,而被诊断为“肺结核”,后该患者到金华结核专科住院治疗(对该生的调查未能进行)。市CDC根据疫情报告,对该校全体师生排查可疑病例过程中发现二例。4例患者为:男性1例,女性3例,其中有2例女生住同一寝室,接触最为密切。

2.2 接触者排查情况 市疾控中心所于2012年6月15日对该班学生、教师、宿舍管理人员、部分病例亲人、病例所在宿舍及毗邻宿舍等接触人员进行胸片检查和结核菌素(PPD)试验共110人,发现新病例2例。

2.3 接触人群PPD试验结果 该班PPD试验38人,阳性35人,阳性率97.4%,其中强阳性24人,强阳性率63.2%;任课教师及宿舍管理人员10人,阳性6人,阳性率60.0%,其中强阳性4人,强阳性率40.0%;其他接触人员62人,阳性26人,阳性率41.9%,其中强阳性13人,强阳性率21.0%,见表1。三类接触群体阳性率、强阳性率比较X2值分别为31.00、17.97,p值均

3 讨论

近年来,我市肺结核患病率持续升高,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学校作为一个人员密集的特殊场所是肺结核防制的重点,高三(4)班共发病4例,罹患率高达7.6%,本次学校内肺结核局部爆发对我市肺结核防治工作教训深刻,必须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3.1 本次疫情发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个体诊所及校医务室未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而导致结核病疫情的误诊漏报。实践证明仅靠因症就诊还不能满足结核病可疑者的转诊报告制度,加强归口管理,才能提高结核病例发现率,推动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进展。

3.2 肺结核防治知识在学校宣教不够,部分患者不但没有积极治疗隔离传染源,还有意隐瞒病情继续入学上课。据报道:规范强化宣教是提高病人治管水平,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提示我们今后应加强宣教工作。

3.3 从接触人员的PPD试验结果显示,与病人密切接触者的阳性率比一般接触者显著增高,提示除发病者外还有一部分人受本次疫情波及感染,一方面可以证实这起疫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流行强度。同时表明与病人密切接触是引起本次肺结核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2] 仲崇桥、一起校内肺结核暴发调查处理〔J〕。《医学动物防制》2008,8(24)

[3] 林秉崇、黄少华,一起高中学生肺结核暴发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7,14。

[4] 栾树茂,一起学校肺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09,12,11(24)。

[5] 毛国华、于梅林相,宁波市某中学一起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13,05。

上一篇:强直性脊柱炎胸椎骨折脱位并截瘫 个案报道与分... 下一篇:老年人的口腔特点及保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