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五类基本题,轻松阅读说明文

时间:2022-09-19 07:28:38

掌握五类基本题,轻松阅读说明文

考点精讲和错例分析

1.辨析说明对象及特征

(2012・甘肃兰州) 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

①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②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③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它们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好比针尖大小,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④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人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作为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⑤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有人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他们将黄獠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人们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莫名其妙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⑥终于,人们从黄獠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獠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⑦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说明文一般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以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以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把握说明对象的方法有:①看标题;②看首尾段;③看关键词句,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④逐段分析内容,然后归纳小结。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

①能识别同伴脸孔的纸巢蜂。②能认识同伴、分辨方向、适应环境的昆虫。

本文介绍了纸巢蜂、厚结猛蚁、蜜蜂、黄獠蚁等昆虫的特别之处,并不是具体介绍某一种昆虫的特性,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应是“昆虫”。错例中对这类昆虫的特征的概括并不准确,错例①只是概括了纸巢蜂的特别之处,错例②虽然说出了文中列举昆虫的具体特征,但是并没有概括出这类昆虫的一般特征。另外作为标题也不够简洁。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我们可以根据最后一段得知昆虫并不是愚蠢和低劣的这一事理,从而得出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有智力或学习倾向”。

①昆虫并不弱智。 ②昆虫是有智力的。

2.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012・河南)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④在低海拔地区,尽管条件优越,但岳桦竞争不过云杉、冷杉等,只呈零星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岳桦越来越占据优势地位,并在海拔1700米、2100米处形成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岳桦林带,几乎为纯林。当海拔高于2100米,由于受风、雪等因素的影响,岳桦以斑块状分布于高山苔原带。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如下:

(1)举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 。

(5)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了……的……特点。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的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8)引资料:增强文章说服力。

这类题的答题格式一般是:本句(段)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举例子和列数字,具体形象,科学准确。

首先,说明方法判断有误,选段列举云杉、冷杉等例子是为了与岳桦进行比较,说明在低海拔地区岳桦生长不占优势。其次没有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①作比较。把岳桦与云杉、冷杉等进行比较,突出说明在低海拔地区岳桦生长不占优势。②列数字。用“1700米、2100米”准确地说明适合岳桦生长的海拔高度。③摹状貌。用“斑块状”形象地说明岳桦在高山苔原带的分布状态。(答出任意两种即可)

3.把握说明文的顺序

(2012・四川成都)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原文分析作答。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有条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常见的说明顺序有: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地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多用来说明建筑物。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等。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多用逻辑顺序。

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先说明了椅子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再说明了椅子的出现对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的影响。段落之间有着内在的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只是分层概括了段意,没有说出具体的说明顺序。

不能,因为分写部分的内容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说椅子的出现对房屋的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再说到对人们生活习俗和心理的影响,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说明顺序。

4.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012・重庆)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作用。

(1)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2)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iú)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为其基本特征,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修饰和限制性的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解释字面意思,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如“××”词修饰或限制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其次要说明这类词在说明文中的一般作用,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等。

有时作者为了让说明文更能吸引读者,在文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解答时要扣住文中运用修辞手法、说明方法或运用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1)“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败家”一词表达生动形象。

只写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笼而统之,缺少对词语的解释和作用的分析,没有结合原句具体分析。

(1)“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败家”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抗坏血酸很容易被氧化,从而生成一种物质――脱氧抗坏血酸。

5.探究材料链接题

(2012・浙江衢州)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案例中王阿姨的做法有哪些错误。

【案例回放】王阿姨出现了头痛、发烧等症状,经医生检查,她患的是流行性感冒,因为家里还有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胶囊,她就自行服用了这些药。

④就患者而言,合理用药成了当务之急。抗生素只对细菌引发的病症有效,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切不可使用抗生素。使用抗生素要严遵医嘱:不能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不能随意改变服药时间,间隔太近会引发肠胃不适,间隔太久则药物对细菌的抵抗力会减弱。

【链接材料】

感冒是常见的疾病,有病毒性的,有细菌性的,还有更复杂的。病毒是形态最小、结构最简单的一类微生物。人类传染病中的80%是由病毒引起的,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材料链接题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经典考题,材料内容通常是对原文内容的补充、印证、拓展。判断材料与原文的关系时,首先要准确概括材料内容,然后在原文中寻找与之照应的句子和内容,建立材料与文章之间的联系。

①缺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常识,盲目依赖抗生素,这就加速了体内耐药菌的增长。②没能严遵医嘱。

链接材料中介绍了感冒的类型及其危害。了解到流行性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与选文第四段相联系。要点①没能结合链接材料进行分析,要点②没能抓住关键点。

①流行性感冒属于病毒感染,不可使用抗生素。而她服用的阿莫西林、头孢氨苄胶囊都是抗生素。②同时服用几种抗生素类药物也不行。

上一篇:新课程数学教学创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必须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