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亚太地区弹道导弹防御》报告呼吁扩大多边合作

时间:2022-09-19 06:38:56

美国会《亚太地区弹道导弹防御》报告呼吁扩大多边合作

美国将在日本部署第2部X波段雷达,以监控朝、中、俄导弹。图为部署在夏威夷的X波段雷达。

2015年4月3日,美国国会研究部《亚太地区弹道导弹防御:合作与反对》报告,报告全文29页,综述了美国导弹防御政策、亚太地区实施导弹防御的背景、东亚国家导弹防御能力、美国及其盟国在亚太地区的导弹防御能力与合作以及加强合作的利益和代价等。

报告认为,亚太地区弹道导弹数量不断增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美国及其盟国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美国已制定《弹道导弹防御计划》(BMD计划),作为防护前沿部署美军核心力量和盟国安全的威慑力量。传感装置、指挥-控制中心、BMD资产在亚太地区的分布随着与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盟国对该地区贡献的变化而逐渐演变。

美国及其亚太地区盟国通过部署BMD资产和紧密国家间BMD合作来应对朝鲜导弹威胁。美国和日本已部署搭载“标准-3”拦截弹的“宙斯盾”驱逐舰、“爱国者-3”反导系统、预警传感装置,以及先进雷达。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具备基本的BMD能力,并制定计划升级未来导弹防御能力。该地区导弹防御合作的方式主要是各盟国分别与美国进行双边合作,多边合作关系仍欠缺。操作层面的协调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三国间较为密切,美国防部高级官员呼吁美国与东亚盟国扩大合作,提高防御效率。

美国BMD政策

美国BMD政策的重点是防御伊朗、朝鲜等“无赖”国家对美国本土或部署有美军的盟国地区进行的有限导弹攻击,并非意在改变与俄罗斯和中国等核大国间的核威慑战略平衡。目前,美国及其盟国在亚太地区的BMD资产足以截获朝鲜甚至中国等东亚国家发射的短程弹道导弹。未来美国在该地区的BMD能力将能应对中远程弹道导弹。

奥巴马政府部署BMD能力的指导方针是“分阶段自适应方式”(PAA)。PAA旨在解决敌方现有导弹部署所造成最紧迫威胁,同时进一步发展BMD能力以应对未来中远程弹道导弹威胁。美国BMD政策的目标是发展并部署与各地区性和美国本土导弹防御紧密联系且覆盖全球的BMD系统。2010年《弹道导弹防御评估报告》称,美国将在欧洲、波斯湾、东亚等地区进行分阶段自适应导弹防御部署,依据各地区导弹规模、射程范围、发展速度、部署能力等因素造成的威胁定制防御措施。地区性的BMD系统可为美国提供多项战略优势,有助于预防冲突升级为战争。

2009年,美国制定了欧洲PAA计划,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第二阶段2015年在罗马尼亚部署陆上“宙斯盾”系统的工作已经展开。正式制定亚太地区PAA(APPAA)计划的工作正在进行,但前景仍不明确。APPAA计划将为美国提供识别并明确导弹威胁优先顺序的能力,并对美国在该地区部署的兵力进行防护,同时有助于持共同愿景的盟国防护其领土安全。目前,APPAA计划第一阶段所需的多个平台和传感设备已部署完成,如“爱国者”和“宙斯盾”拦截平台、多个地基传感设备和雷达等。但目前仍缺乏正式的协议,为盟国及其合作伙伴制定更为协调的防御策略和参与规则以及指挥控制问题等指明方向。 陆基“宙斯盾”系统。

亚太地区BMD政策背景

2011年底,奥巴马政府宣布一项新的核心外交防御战略,即亚太地区的“战略再平衡”。2012年1月,国防部的《国防战略指南》再次强调这一战略。2012年开始,美军方开始增加在澳大利亚、菲律宾、韩国的轮值部署,并承诺将其最先进武器(如F-35战斗机)部署至东亚地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深化与该地区盟国和合作伙伴间的关系,同时推动双边关系和地区安全合作网的发展。美国促进发展了美-澳-日以及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还鼓励印度在亚太安全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中国观察人士认为这些关系的发展是“包围”中国,但美国官员和多位非中国学者反对这种说法。

东亚地区弹道导弹能力现状

亚太地区多个国家拥有弹道导弹,并制定了发射计划。朝鲜的弹道导弹及其持续发展与部署成为美国BMD政策的重大安全威胁。因存在战略威慑,美国认为俄罗斯的弹道导弹不会威胁到美国的地区利益或美国本土安全。中国的弹道导弹力量及其现代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美国担忧,但中国的导弹力量尚未成为美国BMD政策的关注重点。美国尽量维持与中国的战略稳定。

朝鲜

观察人士认为朝鲜拥有大量的弹道导弹,射程可覆盖韩国和日本。朝鲜曾宣布计划发展洲际弹道导弹(ICBM)能力,但目前朝鲜的中远程导弹射程可达关岛、阿拉斯加州或美国大陆的说法并不可信,导弹能力也未得到验证。不过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朝鲜正在接近其具备ICBM能力的目标。

中国

中国的弹道导弹并非美国BMD计划与政策的重点。尽管中国导弹数量不受条约限制,但中国部署的核武器数量远远少于美国和俄罗斯。中国历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其有限的核武器数量主要用于威慑对中国的核攻击,并赋予中国遭受核攻击后进行反击的能力。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进行缓慢但持续的核武器现代化进程,以对抗美国的BMD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称,中国拥有全球最主动和多样的弹道导弹开发项目,且正在研发防空反导系统。

俄罗斯

俄罗斯ICBM数量受到与美国所签条约限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ICBM数量大幅缩减。俄罗斯弹道导弹也非美国BMD计划关注重点。

美国及其盟国在亚太地区的BMD能力

美国及其盟国在亚太地区应对导弹威胁的措施包括政治声明、政策协调、军事方针调整、研究与发展项目、传感装置部署、导弹拦截器及设备采购等。奥巴马称,针对朝鲜的导弹威胁,美国已充分准备并完全有能力防护自身及盟国安全。

双边、三边及多边合作

为应对朝鲜持续的导弹攻击威胁,美国寻求与亚太盟国深化BMD合作。三边与多边合作仍是美国官员强调的重点,被认为与“亚太再平衡”战略相符合。

美韩

尽管美韩关系近年来不断紧密,但韩方反对BMD系统跨国合作。报道称,美国要求韩国发展先进的BMD能力,与美国及其该地区其他盟国BMD系统进行一体化,但韩方宣布计划发展韩国自身的导弹防御系统。

美韩日

因长期存在的历史争端,美韩日三边防务合作程度有限。2012年,韩日计划签订军事信息共享协议,但鉴于国内政治呼声,韩国放弃签订该协议。两国最终在2014年12月与美国签订了三边情报共享备忘录。日本与韩国可通过美国贡献朝鲜核武器和导弹项目信息。 2014年11月6日,美国在太平洋进行“标准-3IB”导弹拦截试验。

美澳

2004年7月,美国与澳大利亚签订BMD框架备忘录,促进政策合作和信息共享。澳方通过预警雷达和卫星向美方传递导弹发射和所追踪的传感信息。

美澳日

三方建立了BMD工作组,承担部分日常三边安全协商。

美日

美国和日本自1987年开始研究BMD技术。1998年启动的双边研究发展项目为深化BMD合作奠定基础。

东亚国家对BMD的抵制

美国及其盟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行动受到东亚及欧洲一些国家的抵制。2002年7月,美国正式退出1972年与苏联签署的《反导条约》,其BMD计划不再受到限制。俄罗斯强烈谴责美国在欧洲部署BMD系统,对核威慑战略稳定性造成威胁。在亚太地区,朝鲜和中国极力反对,两国均称美国BMD政策是美敌对意图的证据。中国也谴责美国BMD计划威胁战略稳定。此外中国官员和学者还指责称,BMD针对朝鲜,从而破坏地区稳定;美国利用BMD加强盟国关系,或将转而针对中国;BMD破坏了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常规导弹威慑能力,因而使分子更加肆无忌惮。

扩大BMD合作的挑战、风险与机遇

目前,美国与亚太盟国的BMD合作主要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合作。美国与盟国以双边为基础共享信息并承诺共同防御,但多边合作仍非常欠缺。美军方正在促成盟国间指挥、控制、计算机和通信功能一体化。随着BMD系统及相关传感装置不断复杂化,观察人士认为多国合作的机遇和潜在利益不断增加。美军拥有在亚太地区运作多国一体化BMD框架的技术能力,但同时存在挑战和风险。

国家间建立和深化BMD系统一体化既有利益也要付出代价。最主要的利益包括提高有效性(射程、覆盖范围和打击目标精确性)、成本效率、分承负担,以及作为集体组织的信号传递效应。风险则是,成立由美军支持的互操作局域BMD结构将改变各国当前的防御策略,美国与东亚盟国信息共享与联合行动机制也将因此做出调整。(郭娟娟)

上一篇:GAO评估美国重大采办项目 下一篇:Avascent公司白皮书分析全球防务支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