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时间:2022-09-19 06:29:54

浅析如何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局部的问题,各事业单位不是积极的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而是通过内部控制制度自行封闭处理。虽然表面上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实际操作性不强,结果难免会差强人意。此外,由于政府对事业单位在某些方面约束力的逐渐减弱,而事业单位自身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又有失严谨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到事业单位自身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实施效果,因此探讨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个关系事业单位健康运营的现实课题。

一、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与现状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不能有效的认识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重大作用,因此也就没有相应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在会计事务处理上面,有时还是凭经验行事。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有的事业单位完全不顾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的借用其他单位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导致制度的执行效果不佳,或者根本没法很好的贯彻实施。还有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只是一个形式,基本上还是不按章程办事,不依照规章制度行事。已经建立的制度也只是停留在文字上,没有付诸实践,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形同虚设。因此事业单位的这种现状和问题就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得不到应有的程序、制度来解决,可能导致事业单位在管理中出现混乱,财务管理上也可能会出现漏洞,给事业单位的效益带来一定的损失,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在事业单位营造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氛围

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是依存于一定的背景环境,而这个内部控制制度环境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有时甚至关乎事业单位整体规划目标的实现。因此,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应有积极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严格制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组织成立相关机构,合理分配管理职能,做好相关的管理信息报告,明确各机构部门的职能权限,实行严格的责任到岗制,积极选用人才,因事设岗,人事相宜,增强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利控制意识。同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需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方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控制,如:计划控制、预算控制、规章制度控制等等,并做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管理控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赢得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事业单位构建独立的控制层

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建立三个独立的控制层。这三个控制层具体表现为:第一,在业务流程中建立监控防线,做到积极有效的“防”。通过在事业单位的整个业务运作流程中,建立一些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因素,做到真正的监控。对部分业务人员要明确其职责权限和应该承担的相应的责任,而一些需要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则需要进行复核处理,最好是能够采用双签制来限定部分的重要业务,确保业务信息的合理,避免由单独一人全权负责处理一个业务事件。第二,建立事后监督制度,做到真正的以“堵”为主线的监控防线。设立专门的事后监督部门。该事后监督部门在工作进行中需要加强与会计相关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因此工作方便需要,该事后监督部门的岗位需要设置在会计部门内部,配备专业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担任此职。其职责主要是,在会计部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一般性的会计核算结束后,对某些岗位和业务再次进行常规性的检查。事后监督部门同样也需要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认真做好监督记录,并对信息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处理,递交给财务部门相应的负责人。第三,成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该审计委员会不仅独立于一般的审计部门,还直接从属于上级主管部门。该审计委员会主要是充分运用一些常规的稽核、审计、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监督、处理落实相关的举报工作等等手段方式,对会计部门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切实的做到以“查”为主线的有效监控。通过这三个独立的控制层,有效的构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和经济业务实行严格的“防、堵、查”三层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化解处理问题,将各种风险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三)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事后控制

当前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表现为:预算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会计控制、各种组织部门监控控制等等。这些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门都将重点放在问题事情的前端和中端,很少顾及到问题事情的后续问题。而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需要对事情进行全过程处理的。事前控制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决策,做出明智的选择,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事中控制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不偏离发展目标;事后控制则是就已形成的事件结果进行原因查找,收集资料,并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考核、评价处理,按照调查结果进行奖惩,做到赏罚分明,并进一步的分析问题发生的隐患所在,并根据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处理,从而真正做到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给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更多的有力材料和依据。事后控制对事业单位的整个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事后控制,把握控制力度,让事业单位更好的发现问题、困难、更加及时的解决各种难题,以达到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构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第一,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控制。无论是财,还是物,都要对其进行内部控制,而最终还是对人的控制。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和程序,不论是财还是物的管理层面上,都需要相关人员的操作、执行。各种工作的贯彻落实还是落在了单个的人员的肩上。如果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不能有效的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事业单位内部就会出现员工热情不高,而随之也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因此对人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理念的重要要素,在整个内部控制制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二,注重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素质。事业单位员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实施的效果。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素质,加强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忠诚、勤奋工作、不断开拓创新,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注重加强对员工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加强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政策意识,从而适应管理理念的需求,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员工和单位的共同进步。

四、结语

虽然事业单位在规模上并不是很大,业务类型也较为单一,但是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事业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制度化和程序化,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将会带来一个很大的提升,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陈刚,程新生.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比较与选择: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6 (06):101-104.

[2] 王令纯.国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08(08): 132-134.

[3] 赵兵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8(01):74-75.

作者简介:韦宁生,广西忻城县人,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财务科科长,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控制。

上一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研究 下一篇: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