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参与社区养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19 04:54:44

NPO参与社区养老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双重压力下,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受到了严重冲击。随着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触及的领域愈来愈广泛,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成为养老事业的一大创新,具有其特别的优势及作用。但我国非营利组织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参与养老在多个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个案访谈的方法,试从城市居民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看法入手,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进行现状分析,同时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希望对促进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有所帮助。

关键词:NPO;社区养老;城市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2

自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如何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增强,同时受到家庭规模缩小、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等的影响,子女对父母养老的能力正在逐步下降,使得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移到社会养老。另外,由于我国政府的力量不足,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急需要一种新的办法解决养老问题。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一部分养老压力。NPO即Non-profit Organization的缩写,邓国胜(2001)将其定义成服务于公众,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为任何人谋取私利,有自身的免税资格和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飞速发展,开始涉及许多领域,但是,由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时间较短,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何解决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中存在的障碍与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社区养老发展情况

(一)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

根据杭州统计局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杭州市老年人口比例达到6.79%,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老年人口比例达到8.76%,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至9.02%,可见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

杭州市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将面临严峻挑战。第一,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未富先老现象严重。第二,老少人口之比正逐年增大,老年人家庭养老模式的压力越来越大。第三,社会保障体制并不完善,养老问题影响社会安定。

(二) 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养老发展情况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老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是杭州市较高的城区之一。上城区在2005年就已推出居家养老服务,在2011年又推出了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午餐送到家门口的服务,同时每周为老年人提供给16小时免费的家政、医疗等上门服务。通过上城区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上城区共有16家福利院、敬老院,1420张养老机构床位,71个“星光老年之家”,138家日托所、老年食堂、家政服务等社区照料机构,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这些机构不仅满足了“三无”老人的养老需求,还解决了许多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二、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

(一)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宣传及认识不足

虽然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的工作开始在国内很多城市推广,但是由于我国社区养老处于起步阶段,在宣传以及自身服务能力上社区养老存在一定的不足。老年人对社区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了解程度不高,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权利,不清楚当遇到问题该向谁求助,同时多数老年人认为社区中的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及子女,他们更愿意由家中子女照顾,这些原因导致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率较低。另外,对于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导致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不足。

(二)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监管不足

中国对非营利组织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一个非营利组织登记成立后,除了每年的检查,缺乏评估和社会监督机制,组织的基本制度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予以制约,导致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参差不齐,并且在其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尝尝出现与政府或者社区角色错位的情况。

(三)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不畅

由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属于社会公益的范畴,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由政府提供,其收入中的50%由政府提供的财政专款和补贴组成。但非营利组织若要持续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仅有政府提供的资金以及养老服务费的收取难以维持其日常运营。资金的严重不足,约束了非营利组织进行公共服务的范围,限制了其能力的发挥,使得养老服务的质量受到影响。

(四)社区老年服务人员缺乏护理知识且待遇低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照顾老人又脏又累,低人一等。所以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数集中在外来打工人员及低龄老年人。他们虽然经过一定的培训,但是缺少护理照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能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能提供一般的家政服务,如买菜、做饭、洗衣等。同时,由于我国社区养老的费用仅能保证日常工作的开销,导致社区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低。

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一)加强社区养老宣传,开放对待非营利组织

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应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作为第三方,非营利组织可以很好的解决我国现有的养老问题。作为政府,应以开放态度对待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问题,向公众直观、正确的宣传非营利组织,让公众可以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非营利组织及社区养老,提高社区养老的接受率。

同时,还要彻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发扬中华传统精神,加强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同感。通过宣传和教育,扩大整个社会对于非营利组织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认同感,并且鼓励公众参与社区养老事业。

(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多元监督评估机制

规范非营利组织规范化、自主化发展的前提是政策法规。要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当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制定宏观政策,出善的法律法规,为非营利组织提供法律依据以及成长的良性环境。政府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基础为国家法律,主体为地方性法规,配套措施为政府各项规章的政策法规系统,同时完善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等制度、工资制度。

同时,建立起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综合性监督评估。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格审查、运营情况及服务结果进行客观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非营利组织进行相应的处罚,促进非营利组织良好有序的发展。

(三)拓展资金来源,鼓励社会捐赠

通过非营利组织参与养老服务,可以完善我国原本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稳定。对非营利组织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积极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同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发挥社会的作用。为吸引更多的单位与个人支持非营利组织,也应该制定相关的税收政策给予所得税优惠。

非营利组织应该利用自身的特点,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援助渠道。一是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取得政府稳定的资金支持;二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社会捐助及公益捐助等方式得到社会慈善资金的支持;三是非营利组织适度设立有偿服务,增强提供社会服务的可持续性;四是积极联络国际组织,获得国际组织的援助。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薪酬待遇

建设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增强社区管理者和志愿者的知识、社会风险服务精神和素质,是非营利组织用低成本提供优质服务的有效做法。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强高校专业的设置,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建立高校与社区人才输送通道,为社区长期发展储备人才。同时积极发展短期社工培训体系,保证所有社区服务提供者都掌握必要的老年人病理知识和专业的社工知识。

另一方面,建议加强薪酬管理建设,激励每一位投身养老服务事业的人员更好投入其中,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良好的薪酬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以此增强非营利组织各方面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城市养老问题关系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问题,更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影响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给养老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代替政府在福利领域发挥作用,提高社区服务的供给效率。但是,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并不是完全取代政府的责任。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仍然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政府应该更加关注政策措施的制定以及监督管理方面,把提供服务需要的权利过渡给非营利组织,让非营利组织有一个宽阔的发展空间,让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养老服务领域发挥其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洪亚.非营利组织视角下养老机构管理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29(1):41-47.

[2]丁露.民办非企业养老机构在养老领域中的政策障碍[J].理论观察,2014(1):62-63.

[3]姜宏青,王玉莲,万鑫淼.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绩效内部控制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4(2):53-62.

[4]石国亮.国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新形势[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2,39(3): 19-29.

[5]沈梁燕.国内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研究综述――评估、问题与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1):129-134.

作者简介:沈叶波(1992-),浙江海宁人,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孙艳香,女,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老龄化问题。

上一篇:浅析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制度障碍与解决对策 下一篇:电网企业物资集约化管理存在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