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课堂里的心灵舞蹈

时间:2022-09-19 04:00:43

诗意课堂里的心灵舞蹈

语文阅读教学诗意境界的一个重要显性特征就是学生与文本语言、与人物心灵达到精神、情感的契合通融。

《但愿人长久》一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水调歌头》的经过。故事的背景时代离学生久远,学生年幼,缺乏人生阅历和体验,很难真正走进词人内心,深刻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祝福天下所有离别亲人的诚挚情怀。

如何让文本语言在学生心里升温,让心在语言文字里舞蹈,让诗意在课堂里弥漫,课尾,在学生赏读了课文,积蓄了一定情感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课堂回放】

师(在古典音乐声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九百年前的那个美好的中秋之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凉风习习、瓜果飘香的夜晚。

生:这是一个全家团圆、合家欢乐的夜晚。

师:是啊,此刻,你就是苏轼,望着皎洁的明月,你最思念的人是谁?

生齐:弟弟苏辙!

师:孤身一人的你此刻一定想起了许多往事,一定有很多思念的话要与远方的弟弟说,你就对着天上的这轮明月倾诉你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吧!

(出示:亲爱的弟弟啊,我好想你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角色对话:

生:亲爱的弟弟啊,我好想你呀,你在外地还好吗?

师:亲爱的哥哥啊,我也好想你呀,想念小时候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生:亲爱的弟弟啊,我好想你呀,小时候,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生:亲爱的弟弟啊,我好想你呀,我想起了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到河里捉鱼,回来烤鱼吃呢!

生:亲爱的弟弟啊,我好想你呀,我想起了我们春天一起到田野里放风筝,夏天一起去捉知了,秋天一起去果园摘果子,冬天一起堆雪人。

师:亲爱的哥哥呀,我好想你呀,此时此刻,我多想现在和你一起赏月,共度中秋佳节呀!

生:亲爱的弟弟啊,我好想你呀,我多想和你一起欢欢喜喜地品尝瓜果和月饼啊!

生:亲爱的弟弟啊,我好想你呀,我多想飞到你身边,一起读书、饮酒、吟诗,那该多好啊!

师:亲爱的哥哥呀,我好想你呀,我们的父母都已不在,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啊,想起来就伤心呀!

生:亲爱的弟弟啊,不要伤心,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不会十全十美的。

生:只要我们把美好的感情长留心间,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你不要太难过。

师:亲爱的哥哥啊,你说得对呀,就像现在,虽然我们人不在一起,但是我们兄弟俩的心却紧紧连在一起呀,哥哥,你要多保重啊!

生:我会的,你也要多保重啊!

师:想到这儿,苏轼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生伴随着音乐深情诵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反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教学反思】

一、 回归整体,反复咏唱

阅读教学需要有整体意识,需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在引导学生紧紧扣住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品析感悟后,学生头脑里留下的是零散的认知,需要回归整体,或是读文,或是复述,或是背诵,或是表演,让学生在反复咏唱中对文本进行疏通整理,整体把握,课堂结构的诗意便在反复咏唱中轻轻弥漫……

二、 角色体验,心灵对话

如何在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人物之间架设一条心灵通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便是进行角色体验。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音乐烘托、语言描述等手段创设了情境,缩短时空距离,将学生置身于900多年前中秋节那美好的气氛中,紧接着自然转换角色,学生成了苏轼,教师则成了弟弟苏辙,努力实现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在有层次的真情表白中逐渐走进了人物心灵深处,心中荡漾起情感的涟漪……

三、 语言实践,扎实灵动

情感的体验需要扎实、有效的语言实践,努力构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和谐统一的语文课堂。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构建民主平等的语场,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有层次地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学生既立足于文本的语言(当然,这些文本语言不是完全照搬,而是经过学生内化、重组后的倾吐),又展开想象,思接千载,逐渐走进了词人的内心深处,深刻体会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内涵,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课堂由平面走向立体,感情由平淡走向丰盈……

让心灵在诗意课堂里舞蹈,我们依然在路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实验小学】

上一篇:爱到深处功自成 下一篇:谈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