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19 03:32:30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 探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应用氟康唑点眼和结膜下注射治疗13例真菌性角膜溃疡,配合局部清创,散瞳,口服维生素治疗。结果:13例角膜溃疡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角膜穿孔。结论: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关键词】 氟康唑 真菌性角膜溃疡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和不合理应用及农业性植物外伤的增多,角膜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不易,治疗手段有限,常常造成角膜的严重损伤,甚至丧失视力。我院近3年采用氟康唑治疗13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3~65岁,全部为农民。8例有较为明确的植物外伤史,大部分为棉柴、麦芒、玉米叶划伤,其余原因不甚明了。全部病人均自购抗生素或激素眼药水点眼5~10天。

1.2 眼部情况。右眼5例,左眼8例。视力0.04~0.5,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溃疡直径多在3~6mm,表面脓疡呈灰白色,中央微隆起,周围有免疫环、卫星灶,角膜内皮有皱折,前房积脓等。角膜溃疡刮片镜检找到真菌菌丝及孢子。

1.3 诊断标准。

1.3.1 有植物性外伤史或其他角膜损伤史。

1.3.2 临床表现:溃疡隆起,反应环,卫星灶,灰白色前房积脓,粘稠,无液平。

1.3.3 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无效而病情加重。

1.3.4 典型的眼部体征与病人症状不一致。

1.3.5 角膜刮片找到菌丝或孢子。

1.4 治疗方法。一经确诊立即进行抗真菌治疗,0.2%氟康唑0.5ml结膜下注射,每日1次,点眼每小时1次。对于溃疡面积大,前房积脓者,无肝肾功能不良的,静脉点滴200mg/天,溃疡面局部清创,碘酊烧灼。所有病例均用阿托品散瞳,口服多种维生素、胱胺酸治疗。

2 结 果

所有病例经积极治疗,角膜溃疡均于12~40天逐渐愈合,荧光染色阴性,角膜留有不同程度的斑翳或薄翳,前房积脓消失,无1例发生角膜穿孔,视力最好4.9,大多数4.0~4.6。

3 讨 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是在全身或局部创伤或免疫力低下时真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的机会感染。真菌性角膜溃疡多有植物性外伤史,特别是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系统受损时发生。真菌性角膜溃疡多为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隐球菌、酵母菌感染。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性大,有的病人有典型的植物外伤史和眼部表现,有的则不明显,仅有异物感,发病较缓慢,因此易发生误诊误治。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危害极大,早期确诊对预后极为重要。由于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不同菌种表现不一,除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检查眼部外,确诊有赖于实验室检查,对可疑病例一定要进行角膜刮片镜检,阴性者可多次刮片镜检,亦可同时做真菌培养,以鉴别菌种和做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抗真菌的药物种类较少,效果较差,如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是新型三唑类抗真菌类药物,能强力而特异地抑制真菌甾醇的合成,使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细胞内器官发生变性而死亡。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相比,具有抗菌活性强、特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选择性地作用于真菌细胞膜、而不影响人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减少了副作用。相对无毒或低毒,耐受性好,其他抗真菌药物无效者仍可应用。氟康唑易穿透角膜,点眼5分钟可达角膜峰值浓度,15分钟房水浓度达峰值,半衰期为15~30分钟,因此点眼以30~60分钟一次为宜,以维持较高的局部浓度,结膜下注射可减少点眼次数。

溃疡局部清创的优点:①清创标本可以直接镜检,便于快速诊断。②去除坏死组织,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③直接清除病原,减少毒素和蛋白溶解酶作用。④多次镜检,可监测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

本组病例经过治疗均达到理想的效果,未发现副作用产生。我认为氟康唑适合大多数类型的真菌性角膜溃疡,可点眼、结膜下注射、静点,唯一缺点是目前没有眼用制剂。

上一篇:小儿先心体外循环前静注肝素对血压的影响 下一篇:头孢唑林钠与两种止血药配伍的稳定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