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探讨

时间:2022-06-23 04:56:39

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用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真菌性角膜溃疡采用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来治疗。结果:15眼真菌性角膜溃疡中有13眼治愈,2例无效。结论:用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真菌性角膜溃疡;氟康唑

[中图分类号]R7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018-01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随着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不断提高[1]。我们于2008年1月~2009年7月,应用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联合溃疡面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5例15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真菌性角膜溃疡15例15眼(刮片均证实为真菌),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0-55岁,农民14例,均有植物外伤史,居民1例因角膜溃疡曾用过糖皮质激素药。

1.2 临床表现:患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溃疡面直径从3mm~5mm不等,深度1/3角膜厚度,角膜溃疡面呈豆腐渣样,有4例可见卫星灶,伴前房积脓者3例。

1.3 治疗方法:局部表麻下用消毒小圆刀片对角膜溃疡面进行轻轻刮除,用50g/ L碘酊烧灼溃疡面,每日1次。用氟康唑100mg静滴一天一次,并抽取氟康唑注射液原液滴眼,两小时一次,至溃疡面愈合后改静滴为口服氟康唑100mg一日两次,维持一月。所有病例均用阿托品眼膏散瞳,予角膜宁,贝复舒眼液滴眼。

2 结果

本组病人中有13例治愈,2例无效。2例无效的病人因并发角膜穿孔行羊膜移植。所有病人用药期间仅1例病人出现胃肠道反应予对症治疗,其余未见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致盲率极高的角膜病变。但真菌性角膜溃疡多见于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及卫生医疗条件的限制,常使患者延误病情,直至失明。我们积极寻找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即清创后全身及局部应用氟康唑。

氟康唑系双三氮唑衍生物,为一广谱、高效抗真菌药,在分子水平上,氟康唑的氮原子连接到细胞色素P-450内正铁血红素的铁原子上,抑制细胞色素的激活和酶功能,导致羊毛固醇的堆积和麦角固醇合成障碍,从而损害真菌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高浓度药物能抑制膜的磷脂,损伤真菌细胞膜。此外,还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使菌体内过氧化物大量堆积,造成真菌死亡[2]。

局部刮除病灶组织后予碘酊烧灼,予全身及局部应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溃疡愈合后维持口服及眼液治疗一个月以上,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上一篇:中年非高血压IGT患者动脉压力负荷及心脏结构和... 下一篇: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的两种微创穿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