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19 03:18:21

浅析新课程下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的学习,才会全身心投入并取得成功。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课程题。

当前进行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次变革。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充分利新教材特点,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是我们面临的机遇,也是对语文教师的重要挑战。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 进行感情投资,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因素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只有在积极情感的催化下,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师生感情培养是兴趣形成的前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多理解,多亲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尽量拉近学生的距离。另外,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差生,更要一视同仁,甚至更偏爱他闪,使其树立学好语文的兴趣。

2. 课堂上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1 巧设课堂导语,激发兴趣。如果把一篇课文比作一部精彩乐章,那末导语就是演出之前的序幕,好的导语能极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我先放贝多芬的《命运》钢琴曲,然后再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及与命运抗争的事迹,学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教育,带着这样的心情听课,听课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2.2 善于质疑,激活思维。新教材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教会学生质疑,要引导学生能逐渐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在讲课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兴趣。教师应变过去的传授者为现在组织者、合作者、探究者。如学习《死海不死》一文时,文章结尾写“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文中死的含义是说死海到进要干涸了。这时我提出一个问题“死海真的会干涸吗?要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一些什么措施?”问题一出,学生的反响极为活跃,同学们纷纷发言,献计献策,这样把课堂同生活就有面会结合在一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3 提倡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个体发展,语文同社会同现实联系更加归密。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抛弃以往教学中老师照搬教科书,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当今的社会现状思考,成才的关键,没有天赋,不能成才:天赋有利于成才,但不起决定作用;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天赋不足,后天可以补偿等。经过这样的发散思维训练,同学们对成才的关键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自己取得成功的信心。

3. 以生活激趣,尝试语文的实用性

学生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语文信息。新教材更是把课尝同生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如联想公司曾推出一则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广告语巧用双关,达到了宣传联想最脑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分析这则广告的妙处,让学生认识到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培养了学生的大语文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被语文所深深吸引,语文也就不会再存在难教难学的问题。语文教师只要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教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开创出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上一篇:开放式手术矫治歪鼻畸形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