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提升作前指导课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9-19 03:08:43

谈提升作前指导课的有效策略

摘 要:面对作文“见效慢”、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现状,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实施作文的有效教学。对于作前指导课,教师的有效“作为”体现在:保证时间巧安排,不着痕迹防“厌写”,教师“下水”显示范,激励措施促成功。

关键词:有效“作为” 课堂教学活动 下水文 激励措施

在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中,不少有识之士投身并致力于作文教学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作文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观。但在农村一些学校,作文仍是一件让部分语文老师“头疼”、学生“害怕”的事。

究其根源是作文“见效慢”。有位老师曾就初三学生作文的现状打了一个比喻,“一大锅粥,灶膛里丢两把草,怎么可能烧得开”,似乎一语道破作文教学的窘境,其实却显现出作文教学信心的丧失。有些老师对作文教学有点“听之任之”,或“心存侥幸”,猜题押宝,寄希望于学生的临场发挥,作文教学缺乏有序的系列训练。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依赖于老师的有效“作为”。作前指导课上,老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该有怎样的策略?本人在作文教学上积极探索,取得一定的实效,愿意分享自己的实践体验。

一、保证时间巧安排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段,每学年完成14篇大作,不少于14000字的练笔。目前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火候”不够的情况。“火候”不够,即使是烧开水,加热到93度,水也不会变成蒸汽,加热到99度也一样。我们必须把水加热到足以使其沸腾的100度,它才能变成蒸汽,才能带动机器,使“列车”行驶。多年的教学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很难有“质”的飞跃。但如何在不算充裕的时间里,将这锅“粥”烧“热”、煮“沸”、熬“熟”、飘“香”呢?首先我们得有使其进步的信心,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做科学有序的训练安排。统筹兼顾读写听说,相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集中”“分散”随机进行,确保练笔时间。“集中”是指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两节连堂语文课(固定为作文课),制订出整个学年、每个学期的计划,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合理有序地进行系列化训练。“分散”是指教者围绕写作的总要求,以循序渐进、丝丝入扣的微观指导,自然地渗透在听说读写的评析中。每一节语文课上,在教材讲解、研析后,我都会用“书外书”活跃思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作文教学要遵循整个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理。首先,应该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增加写作兴趣;其次,要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同时,要注意表达本身的有效性,讲究表达的方式方法,这就需要阅读的积累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不着痕迹防“厌写”

作文练笔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苦差事,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重构写作价值观,引发学生写作欲望时,教者不要把作文时时挂在“嘴”上,以防引起学生厌烦,力求顺其自然,不露作文痕迹。教学现代文,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充分感悟,善于激励。比如,分析完《纪念白求恩》一文后,拓展延伸:“出于真诚地赞赏,是对别人人生意义的肯定,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人生修养,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素养。让我们共同来展示这一可贵的品德,一齐赞赞身边的人。”学生得到鼓励,他们活学活用:有的赞管理得力的班长,勤勤恳恳的学习委员;有的赞成绩最差而能时时为班级服务的学生;有的赞患有“抽动症”的孩子,说他虽不能学多少知识,但能时时陪伴大家,成为班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员。人无完人,有聪明的、愚钝的,有健康的、残疾的,有外向的、内敛的,在赞赏他人和在他人的欣赏里得到肯定,得到鼓励、欢乐、信心和力量,学生兴趣倍增,自然写得真切感人。作文练好后,有些学生才知这是书后的练笔要求。另外课堂教学活动如游戏、演课本剧、演讲、辩论赛等,也能扩大学生认知领域,学生乐于参加,在教师灵活性、生活化作文命题思想的指导下,学生兴趣倍增,主动参与作文过程。

三、教师“下水”显示范

叶老曾呼吁:教师写“下水文”,练好写作的基本功。我力求与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教师“下水”,感知学生写作的甘苦,才有资格共同分享写作实践经验,用自己的体验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下水文更具有指导性,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生态园之旅”,我描绘一些精彩片断,与学生达成共识,产生共鸣。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作文教学必须得确立“主体”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下水”,更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激励措施促成功

历史上曾经把作文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动机的激发靠兴趣、情感、习惯、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持。学校每年组织八年级学生去生态园,去年我与学生一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写作,写前告知学生,将按“赴园欢乐篇”“园中景物篇”“人物素描篇”“活动剪影篇”“活动反思篇”等选优汇编成册,并择优推荐投稿,力争发表。果然《水上乐园》《勇敢的骑士》《“美”加“乐”》《倒霉?幸运!》等多篇习作在报刊发表。另外我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彩虹杯”“我与普通话”“青青草丛书”“中学生与社会”等征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练笔,竞赛衡量出作文能力,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优秀习作得到表扬,登墙报栏,帮助投稿,发表网站这些不失为学生勤于作文的一种动力。引进了竞争的激励机制,肯定学生作文价值也是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的有效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作前指导课上教师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实施作文的有效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高效的作文氛围,引领学生在健康的作文教学轨道上一路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作文训练途径 下一篇:我看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