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9-19 03:01:25

浅议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摘 要】建构主义的教学与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观念 ;历史教学; 启示

认知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即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与学习理论,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习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我国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加显示出其理论上的先见性,指导着新一轮课改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启示

1 更新教学观念,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意义首先在于引发或促使我们对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模式、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行为、传统的“唯书”“唯上”“唯师”的盲从迷信的思维惯势进行反思与质疑。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而不仅仅是口头上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发动学生自觉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具体到中学历史的教学实践当中,就要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导”字上,即引导、指导,当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师生共同分担学习过程的责任;教师要发挥“催化剂”和“助产士”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觉学习的过程中开发潜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自己。努力达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最终目标。

2 从“独白”走向“对话”,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师本”教学模式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的对象,加上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地存在着“师讲生听”的状况,历史课堂宛如历史教师的“独白”。而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地局限为讲授法,难以有较大的改变和突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我们寻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由教师的“独白”向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首先,改进和提升讲授法。我们有必要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讲授法进行一定的改进和提升,如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认识历史和叙述历史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经验认识;教师的讲授应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构筑的平台上进行,以避免机械学习的发生等。

其次,运用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从背景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

再次,尝试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源于角色理论,最初是一种心理剧治疗方法,后来运用于社会科学当中。具体到历史教学,意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它透过历史史实和问题情境的设计,没有舞台限制、不必经过排演,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观察历史现象,思考历史问题,以增进学生洞察历史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施有效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自主编写提纲,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可指导学生按历史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项、影响)和历史事件发展的三步曲(背景、经过、结果)阅读课文,列出知识提纲,教师简述归纳。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可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案,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其次,指导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

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

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三是掌握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新学习内容的阅读,揭示历史知识间的联系,构建动态的知识结构。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指导抓住探索这根主线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串联起来,从各项的目的、人物及其派别、内容、作用或影响等方面去构建知识。

综上所述,在深入落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新课改的核心就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育, 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发展, 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新一代。建构主义教学观特别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 并要求将这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 因此特别有利于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对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这正是时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上一篇:试论政治作业的分类 下一篇:广州市体育学科区域教研组建设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