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企业报中的系列报道

时间:2022-09-19 02:18:16

如何做好企业报中的系列报道

[关键词]企业报;系列报道;新闻价值

系列报道的题材多是非事件性新闻,又多是重大题材或重要题材,所以,不管是轻松好看的“软新闻”还是严肃题材的“硬新闻”,都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加之系列报道形式多样、气势恢弘、内容深刻,具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所以,为新闻媒体工作者所推崇,尤其是纸媒的喜爱。

这种系列报道不但受到各大纸媒的推崇,更受到企业报的青睐。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企业报,由于所处领域的拘限,受众群得到了一定的限制。那么,加大这种系列报道的宣传力度,无疑为其的内涵和分量增添了更多的收藏性和可读性。

本报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舆论宣传效果。例如,为了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本报曾先后刊发出《改革开放三十人》来纪念这个历程;再如,建国六十年,本报曾做过一组人物报道,通过对这组人物的描写,来阐述森工六十年来的发展变化。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在林区读者中得到了很大的反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系列报道呢?通俗的说,系列报道是通过对同一主题的多角度报道,加深人们对主题的理解。它通常都是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虽然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多个独立报道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如果进一步的解析这个定义,那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几个关键词:同主题、多侧面、多次报道。在这样的报道中,我们会用多个个体组成一系列的稿件。虽然组成系列报道的多个报道都是独立的,但它们却有内在的联系,也就是说它们都围绕着一个报道主题进行。这就是要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之下,实现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有一定深度的报道。

系列报道不同于其他的报道方式,它对策划比较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系列报道能否成功,就取决于策划。主题确定后,组成报道组。大家一起作策划。包括系列报道共搞多少篇,每一篇是什么内容,大体上可起什么题目,采访目标是什么,分工由谁来完成,等等,都要策划到位。

按策划分到篇目的记者,采访的时候要对自己的篇目做出设计。包括叫什么题目,怎样开头、结尾,每个段落层次的内容,以及对下一篇的衔接设计得越细致越好,这样不但会使整组报道看起来既是一个整体,而且也会增加报道本身的分量,内容更深刻,更有高度,读起来更能起到总结和启示的作用。

去年,为了总结森工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本报就策划了一组名为《我们这五年》的系列报道,通过对生态、产业、城镇、民生、文化和党建六个方面的详细描写。使读者对这五年来黑龙江森工林区在生态建设、产业转型、城镇变化、民生改善、文化进步、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有了非常系统的感知,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也让不熟悉森工的人对黑龙江森工林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正如稿件在首篇中描述的那样:“在祖国的最北部,有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森林”。

在这片绿波浩瀚的林海中,坚韧无私的森工人前赴后继,创新拼搏,筑起了坚固的绿色堤坝,承起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伟大事业,担起了保护生态的重要使命。它,就是黑龙江森工林区。从2009年到2013年,龙江森工承上启下,顺利地实现了从“天保一期”到“天保二期”的有效过渡。面对机遇与挑战,实现了龙江森工营林产业化大发展、生态建设大繁荣、生态效益大增长。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拼搏进取,充满正能量的森工林区。

再比如,今年4月1日起,黑龙江森工林区全面停伐。本报又根据这一事件策划了一组系列报道,从历史定格、现在进行、展望未来等几部分按照时间的顺序全面报道了森工林区在近七十年的历史中,对祖国建设、木材生产、生态保护、运输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进行了系统的采访和报道。整个系列报道共24篇,详细地记录了从1945年解放前到1949年解放后,从天保工程一期开始到现在的森工林区改革发展的步伐,内容翔实、叙述精确,在陆续刊发后受到了读者一致的好评,被称为一部收藏价值很高的林业发展史。

我们还曾做过一组所谓的负面报道,是反映林区一些不文明行为的――《林区陋习面面观》,这组报道一共十篇。它最特别的地方是在每篇通讯后面都配了一篇几百字的短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还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报道由于言词犀利,表述形象,点抓的准确,一经发表就在读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当年,这组报道被评为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

这样的系列报道在企业报的报道中既不过分的占用版面,又能够深刻系统的说清事实,讲明道理,给人以警示和启迪,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和新闻价值。

一些新闻人喜欢这样总结说,把今天的新闻事实放在昨天的背景之下,做出思辨性的剖析,讲清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得出规律性认识,给明天的发展以理性的启迪,这就是系列报道在纸媒的报道中所显示的重要作用。

上一篇: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下一篇:浅析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