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09-19 02:15:39

对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理性思考

【摘要】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拓宽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推广普及非现金支付业务,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当前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 支付结算 农村支付服务环境

一、当前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金融网点配置不合理,现代化支付系统覆盖率低

一是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决定了银行机构在资源配置上,将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重点向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好的城镇倾斜。因此现阶段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主要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偏远山村设置的主要是支付功能单一的助农取款服务网点。这一事实难以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对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二是由于当前涉农银行机构受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滞后以及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导致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等现代化支付系统并没有全面推广到农村乡镇营业网点,相关业务的处理需要通过行(社)内系统到县级营业网点后进行转汇处理,影响了这些业务在农村的推广应用。

(二)非现金支付工具受理环境差,可供选择的支付结算方式相对有限

一是乡镇地区ATM、POS机具少,限制了农村地区对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由于乡镇地区人口有限、经济发展落后、受理机具维护不方便等原因,银行机构对乡镇地区ATM、POS机具受理市场的拓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县城。导致乡镇地区ATM、POS机具等受理终端配置不足,影响了农村地区对支付结算工具的需求。二是农村地区POS机具缺乏费率优惠,商户使用机具意愿不强。目前收单机构对农村地区特约商户执行的扣率优惠幅度偏低,农村地区特约商户出于利润考虑,为了节省刷卡商户佣金,往往拒绝对持卡人使用POS机具刷卡要求。另外,电信部门对POS机具执行城乡无差别的通信费用政策也阻碍了商户使用POS机具积极性。三是农村地区POS机具未实现跨行联网通用,POS机具受理效果不好。由于目前对农村地区POS机具的安装基本上是净投入,为了各自的利益,几家涉农银行布放的POS机具均只能受理本行卡,因此非现金支付工具受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支付服务从业人员数量少,支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与城市相比,在基础设施、服务需求与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大多数银行从业人员不愿在基层农村支付网点工作,大量有业务素质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从农村走向城市,造成当前从事基层农村支付结算工作的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偏低。而新投入的支付服务人员由于忙于应付日常业务,对现代化支付系统知识、票据知识以及其他支付工具缺乏学习,对新业务系统操作不熟练,对票据和网上支付等电子支付知识不掌握,不但影响了现有业务系统作用与效率的发挥,而且制约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宣传、推广和应用。

(四)农村人口金融意识淡薄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优化

一是受传统习惯和文化素质的影响,农村地区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识普遍较差。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长期习惯于使用现金结算的方式,较少接受非现金支付产品,而且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有时听不懂,弄不透非现金支付宣传业务的内容,担心使用后会有风险。因此短期内要被农村居民普遍接受和使用仍有一个过程。二是支付结算宣传力度不够广泛,农民支付结算知识欠缺。受人力、物力等资源限制,金融机构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的次数有限,而且主要宣传地多集中在各自的营业场所,在宣传形式上,多以宣传折页、宣传画的形式向客户宣传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方式单调、宣传范围有限,影响了农村居民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知度。

二、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建议

(一)合理配置金融机构网点,拓宽网点现代支付服务功能

一是强化存量网点的服务功能,将只能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的农村金融网点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网点升级,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这些农村金融网点的作用。同时要加快涉农机构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结合农村特点,扩大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四大系统在农村金融网点的覆盖面。二是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新型金融机构参与涉农网点的建设。银监会应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让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等新型金融机构走进农村,弥补农村地区金融网点不足的缺陷。

(二)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系统建设,实现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多样化

一是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实现农村支付结算工具多样化。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要根据农村实际推出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支付,研究开发网上支付,手机支付、固定电话支付,等新型的电子支付服务方式。二是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优惠和扶持,有效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支付环境建设。建议财政部门根据各省(市、区)经济发展程度、农村分布和农民消费特点等情况制定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对积极参与农村支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构给予补贴,激发金融机构布放ATM、POS等受理机具积极性,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建议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局适时出台农村支付服务优惠政策,降低或取消刷卡手续费率有效提高商户使用POS机具的积极性。建议通信管理部门采取包月或免费的方式降低农村地区POS机的通信费。三是涉农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加大农村POS机具技术改造进程,早日实现转账POS机具联网通用,提高农村地区受理机具使用效率。

(三)加大基层网点人员投入,提高结算人员素质

农村金融机构要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层网点人员的配置,要在现代支付系统应用过程中,采取上岗培训、业务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员工支付结算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要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进行培训,使培训工作达到真正的效果。

(四)建立适应农村的支付结算宣传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意愿

加大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知识的宣传力度。农村金融机构要针对农民金融知识欠缺的实际特点,注重对使用支付结算工具现实意义和常识进行介绍宣传。要从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等方面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消除农民使用的后顾之忧,为农村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和支付结算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群体的结算需要,努力扩大现代化支付结算在农村地区的影响。

上一篇:浅析当前经济形势下基层行如何做好小企业的信... 下一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