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中的渗透与运用

时间:2022-09-19 02:07:21

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中的渗透与运用

摘要:半个多世纪来,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师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情感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学习而学习。但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探讨情感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中数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152-02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一、高中生情感的特点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能力,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促进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动地探索和认知。利用布鲁纳关于动机的相关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相比传统板书有时会浪费较多课堂时间而言,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解决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比较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将结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尽量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高中生情感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中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情感渗透的办法进行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数学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积极地加强对于情感渗透教学的研究以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其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地优化应用,是高中生获得良好中学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情感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然合情推理是用来探索发现高中数学知识的一种形式,演绎推理是用来梳理整理高中数学理论的一种形式,那么在学习高中数学中就要既学习演绎推理,也有必要学习合情推理,既要学习逻辑思维,又要学习创新思维、形象思维。而笔者在长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绝大多数老师的重视,更有甚者武断地加以否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弱化和抑制,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3]

2.加强情感教学建设,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我们的德育理论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高中生高中数学教学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特征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

3.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根据教学设计,在选择的教学环境下,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落实。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先布置确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助学习,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师生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评某一问题的时候,除了对于共性的问题详细加以分析,对于某些重要问题也要突出给予强调。教学反馈除了依据课堂的氛围感觉、跟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和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参考其他老师的听课评课,从而改进情感课堂教学。

三、情感理念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情感交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并领会其中的意义。课前,同学们预习完成基础知识问题,思考和量力完成探究预设问题,仔细进行高中数学认知拓展,尝试完成即时检测,交教师批阅。教师批阅或抽查导学案并记录发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导学案这个平台,完成知识建构,着重组织问题探究的展示、争鸣,补充和完善思路,进行知识归纳小结,点拨认知拓展和评议即时检测。[4]

2.人本思想下运用语言艺术。人本主义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了过程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决策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探究、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的理念,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在人本思想下教师要懂得语言艺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幽默化语言,注意情感式语言的使用,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

3.示范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此种教学观念付诸于实践,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在高中数学学习环境方面,教师也应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自主学习的周围环境和空间。由于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这两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5]

4.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对运动的感知,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学习,需要有适宜的课堂气氛,而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就会被遗忘。”他认为教学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何艳红.浅析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2]王粉娥.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反思[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6).

[3]曾怀芝.如何出色的完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0,(05).

[4]任晓丽.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2008,(05).

[5]张翔.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风,2009,(23).

上一篇: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能力 下一篇:新课标教学中对“重过程”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