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性教学有助学生的发展

时间:2022-09-19 01:42:04

物理探究性教学有助学生的发展

摘要:物理探究性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实现自主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物理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并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进行物理探究性教学不能忽略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及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创新能力;自主发展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并引导下一种提倡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科学结论的自主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一、传统教学方式与探究性教学的区别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讲,而探究式教学不是教师一步一步地讲解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走,而是教师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去探索,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科学的方法。重点是物理结论的探索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验与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问什么没有像呢?同学们经过讨论、争论并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过程的答案不只是答案,是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精神和学生实事求是的品质,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思想。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原理、装置、注意事项等,学生照老师讲的去做,学生的学习受到了限制,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适应探究学习所提出的要求。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将从主要知识的传授者变为主要是主题研究的指导者。探究学习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这样的合作过程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互动、互教互学,和学生打成一片,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平等学生愿意参与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这个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过程的过程。学生也就敢和老师提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作过程。

三、探究性教学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以此作为探究学习的主要目的。学生探究活动是无限探索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未知,不能是阶段性、任务性的。一项活动结束太,探究活动则告一段落,忽略对学生继续探究的引导,这样探究就不能深入下去。学生所得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求证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不利的。在连续探究活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而想象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想象是人们在头脑里把原来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想象出最终的结果。想象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进而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创新并非让学生创造出惊人的定义、定理和公式,只要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创新。教学不仅要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应用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如学习了蒸发吸热后,班上的一位学生把潮湿的毛巾搭在铁皮箱上,并把毛巾放在上下的水盆里,制出了简易的冰箱。看起来很简单,却蕴涵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开发趣味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激发并保持学生探索热情

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所学的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学生能学以致用,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了电路的连接后学生能够帮助家里接电灯,学生很有自豪感。高压锅问什么能在几分钟把饭做好,而普通的锅需要几十分或更长的时间。对于这些日常生活的问题学生表现出极高的探究热情,有的同学查阅资料,有的在家中做些小实验,我鼓励学生将实验的操作、现象记录下来,写成小论文,同学们互相交流、探讨、改进、取长补短同学们学习物理、进行探索的热情。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逐步提高,其品质得到发展。

五、探究性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自主性的探究。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有探究和创新的潜能,探究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及求知欲,探究学习的目标应是学生在教学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目标,但教师为统摄活动过程往往预先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不许学生偏离探究学习的方向,抑制了学生的探究学习。

(二)学习方式要从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

学生应占在主体地位上,完成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学生不仅思想活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与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物理教学论研究;张丽萍 鲁增贤 陈爱华,1999年12月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下一篇:运用数学语言强化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