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9-19 01:41:26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实践探索

[摘 要]

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开展有计划的训练与培养,得到不断地提升。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多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实验教学,开展探究式实验;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方法,激发、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

化学教学;创造力;实践

美国心理学家马兹罗(A.H.Maslow)认为,创造力有两种:一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二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是指科学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后者是指开发人的可能性,是自我潜在能力意义上的创造力。就中学教育而言,我们所讲的创造力主要是指后者。创造力人人都有,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人的创造力可以通过教育,开展有计划地训练与培养,得到不断地提高。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p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时,应教给他们学习化学的一般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化学计算等,要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例如,学习催化剂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将催化剂概念浓缩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二不变”是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然后再通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存在下的分解探究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改变,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学习化学概念时“浓缩要点、强化记忆”的学习方法,并通过探究实验,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例如,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制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决定物质的制法,这既是化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化学学习的一般思路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一方法,学生在学习或研究物质时,就可以沿着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制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这一主线进行学习和探究。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过程思路更清晰,利于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p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培养爱好。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欠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不竭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生动的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每次实验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科学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知识学习,在观察实验时,可让学生每次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从而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分组实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更能使其体会实验课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更可以让学生分享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的与化学相关的活动和对化学知识的需求。安排学生通过搜集化学家的轶文趣事,让他们知道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关,从而体会到兴趣广泛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开展测定下雨时当地雨水的酸碱度和当地土壤的酸碱性以及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感冒药品的成分组成和化学结构式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还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p改进实验教学,开展探究式实验

按照新课标“让学生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按照科学探究的“六步法”: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开展。以“实验与事实”为中心环节(含“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搜集证据”三个步骤),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式实验并完成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如在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Al,Fe,Cu的活动性强弱。有些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铝丝和FeSO4溶液进行实验的探究方案;有些同学设计了用铁丝、Al2(SO4)3溶液和CuSO4溶液进行实验的探究方案;有些同学设计了用铝丝、铁丝和铜丝与稀盐酸进行实验的探究方案。如在选择用铝丝、铁丝和铜丝与稀盐酸进行实验的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时,让一部分学生对铝丝、铁丝表面进行了打磨处理,另一部分同学实验时没有对铝丝、铁丝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在不对铝丝、铁丝进行打磨处理的实验中,根据反应速率的快慢,得出了铝没有铁活泼的结论,然后学生对实验中生成的问题再进行查阅资料、实验探究(如对铝丝、铁丝进行打磨后再实验或选择比较纯的铁丝),得出了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是铝表面存在一层致密的Al2O3保护膜和铁丝不纯放入稀盐酸中会形成原电池所致。这样的自主探究或实验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四p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认知效果的意向因素。它包括动机p兴趣p道德p情感p意志p毅力p心态和性格等诸多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创造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如果学生心理发生变化p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学习兴趣p学习的意志力和毅力就会下降,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会随之下降。而端正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扬吃苦p拼搏的精神,往往很快就能提高成绩。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干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想不想干的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有目的地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想学,增强其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首先,老师和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关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其次,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再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教育。总之,一个人要想成才,智力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

[参 考 文 献]

[1]凌振军.对我市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一点认识[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2).

[2]向兴凡.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3).

[3]黄德荣.小议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2).

作者简介:戴飞(1964-),男,甘肃张掖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

上一篇:故纸堆里的大人物 下一篇:大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