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建房”背后的隐忧

时间:2022-09-19 10:55:22

“全民建房”背后的隐忧

旨在平抑房价的“国十条”出台之后,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各地房价尚未跳出大幅上涨的怪圈,而止涨更多成为多数国民的一种美好的愿景。然而,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引发的“全民建房”现象,将经济发展押注在单一的房产行业上,短期内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发展趋势,但这只是一种假象,无异于饮鸩止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巨大裂痕,短时间内无法弥合。

作为民众基本生活资料的房产,因为关乎国计民生,其利润非常有保证。另外,房产的投资价值,使得大量资金源源不断。这并不奇怪,因为资本从来都是流向高利润行业的。而且经济增长伴随货币扩张在短期内不会停止。2009年近10万亿元的天量信贷、以及过去几年年均20%以上的广义货币增长,使得社会上留存的资本量十分庞大。如此庞大的资本必然会继续寻找投资和保值增值的商业机会。利润最高的房地产行业自然成为这些资本进驻市场的首选。尽管货币政策可以在短期内遏制这些资本进入楼市,但不可能永远堵住资本对房地产的投资渠道。因为在市场规律这个看不见的手操纵下,政策性引导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以上市公司来看,近年来转行房地产的公司显著增多。据初步统计,2005年以来,有近40家上市公司由原来的主业转行房地产,占到目前地产类上市公司总数的35%。2005年有2家公司转行房地产,2006年迅猛增至11家,2007年更有14家,2008年至今有11家。

大量资金进驻房地产,不仅催生了房地产泡沫,而且造成投资环境的单一化。中国的制造业资金和避险资金只能把房产作为首选的“投资品”,否则钱就面临贬值风险;加上保障房建设薄弱,几乎所有人都被推向商品房市场,且现行法律下,国民不能买地建房,被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垄断的房地产市场因而具有天然的涨价冲动。持续的涨价只能更加吸引其余行业的资金流向房产市场,造成其他产业的投资严重不足。

资金的流入造成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其余行业发展的停滞,房地产业的一枝独秀恰恰是亮起了一个危险地信号。当一个国家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在房产行业,中国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所有人都在从事着与盖房子有关的产业,我们的其他产业将不断萎缩。

民间大量资金的进入,标志着“全民建房”进入高潮。原来“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已经被“买房防老”所颠覆。其目的很简单,平抑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当然,所有投资收益的前提是房价的持续上涨,房价有可能持续上涨而不会出现拐点吗?当然不会,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呈曲线性浮动。吸纳了大量资金的房地产行业在发展到顶端之后,其价格将会回归理性,不断接近实际价值,这时候,资金却苦于找不到出路,自然造成大规模的收益受损,房产泡沫的破灭一触即发。曾准确预见安然公司的詹姆斯・查诺斯认为,中国最大的泡沫在于信贷过度,而不是资产价值的高估,“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有着更严重的信贷过度问题”。众所周知,支撑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银行信贷。被高估的信贷过度很显然也是基于对房地产行业前景的乐观预见的基础上,然而,房产泡沫在遵循价值规律回归理性而破灭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呢?

从显性的角度看,已按揭购房者止赎,必然损失已支付的购房首付款、已支付的各期房贷本息,以及资本的机会成本。从隐性的角度看,银行巨额亏损,呆账坏账骤增,必然导致资本流动性紧张。如果此时国家不救市,则银行大面积资金危机不可避免。国家一旦救市,惟一的办法就是扩大资金的注入,以增加资本的流动性。而这些充当流动性资本的货币,且不论其来源如何,其结果只有一个――通货膨胀。换句话说,房地产市场泡沫一旦破裂,损失最大的仍然是全体国民。

亚洲四小龙的前车之鉴尚清晰可见,当手中的房产成为负资产的时候,所有的收益愿望都只能成为“黄粱一梦”。

上一篇:他到底死于哪场车祸? 下一篇:80后沦为新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