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19 09:24:59

探索历史有效教学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有效地利用课堂是很多地理教师探讨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方法 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地球运动”的教学,探索有效教学的合理方法,力图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教学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一、对比法

地理教学应运用对比法对相似、相对的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普遍性和局部性关系。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此法,通过对比使得所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在“地球运动”这课,运用这种方法事半功倍:

二、计算机辅助法(google earth)

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感不强,这种方法可形象描述学生所在地与地球的关系及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下载需要的软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网址:http:///

2.点击:Get Google Earth (Free Version)

3.点击:I'm good Down load google earth.exe

4.下载完毕,安装即可

5.点击小地球你就可以看任何你想看的地方了

三、模拟法

模拟教学方法是一种从国外引入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情景模拟案例或者设计一定的情境和情节,要求学生假设为该情景中的某一个角色,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扮演和发展这个角色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学生模拟

1.自制模拟: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小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操作模型模拟试验的方法。强调在动手动脑中研究、分析、推理,从而了解地球的运动及规律。

2.角色模拟: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的公转;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模仿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公转(其它同学注意绕转中心及方向等相关内容),通过这种模拟实践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寓学于乐。

(二)教师模拟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仓库”。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也就谈不上处于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突出学生这一主体。不过,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既离不开学生,又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教师正确演示模拟地球运动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探索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思考,并由此得到结论,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效教学方法。如教师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请学生观察思考地球运动的方向;教师同样模拟演示,请同学以地球仪上的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再以南极为参照,观察地球的运动方向。通过这种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提供情境的方式,共同合作学完了这部分抽象的教学内容。

(三)课件模拟

课件是服务于教学的,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件对教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生动起来。课件的制作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体现了信息时代教师适应社会变化,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才能。教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运用合适的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在地球的运动中,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过程,用课件模拟的方式呈现,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故事法

把故事融入教学,学生乐于接受,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克服了传统的说教、灌输教学方式所引起的学生的抵触情绪,使知识技能、情感教育不留痕迹。故事教学,不仅仅能树立教师的威望,还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种方法既使课堂教学生动、风趣,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正是:故事教学深入浅出,情感渗透润物无声,思想教育水到渠成。如在“地球运动”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已经绕太阳50圈了,还准备在转二三十圈呢!”你能不能判断爸爸的年龄?或者“一对双胞胎姐妹,先出生的反而叫后出生的为姐姐,”你能不能给与解释呢?类似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激情,润物无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际生活体验法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要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教育理念渗透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加强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请同学谈谈夏季、冬季的昼夜长短情况(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从上学、放学体会到);中午12时太阳高度的变化;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观看北京奥运会的时间等类似的生活情景体验,使得复杂的情景简单化,有利于学生接受,也使得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要实现地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能力,力争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上一篇: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