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时间:2022-09-19 09:22:23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今年暑假里,我们中心学校选聘一批小学语文教师到中心小学任教,采用文化考试与课堂教学考评的形式选聘。笔者负责进行课堂教学的考评。一连听了4天共16节青年教师的语文课,深感不安,觉得其中有一些不谐之音,值得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否则,将严重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影响新课改的推进,影响新理念的渗透,影响新教法的采用。

一、教师引领不够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以牺牲教师的主导为代价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应该作壁上观,而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理调节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把学生的认知引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二、规范学生不力

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选择与自主进取的关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责任感和进取心。但是,这并不排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硬性的规定。比如有些优美的语段,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背下来。教师规范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矛盾的。

三、偏离教学目标

例如,一教师在上《蝙蝠的飞行》队教版教材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让学生读课文后,按课文所说的,分小组在组内某一个同学身上做实验,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上“探究”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是:1、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这个奥秘,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比较明白的,做了这个实验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了。2、就算学生做完实验终于明白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难道学生在课中得到的实验技能是语文课的应负责任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关于探究学习,教师应当明白:探究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基本性质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如:1+2=?如果只要求知道等于3,这是“接受学习”;如果要求弄清楚“是等于3吗?”这是“问题学习”;如果要求搞清楚“为什么是等于3?”这就是“探究学习”了。语文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等同于科学课的探究性学习,两者的教学目标是大相径庭的。提倡学科的融合,并不等于非语文课的内容都可以充塞进语文课。在语文课上,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都要深入思考:这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为语文服务?是否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体验?偏离这一目标,再热闹的活动也是无效的。

四、忽视智能培养

在十几节语文课中,几乎无一教师进行文章脉络、层次的理清工作。语文课是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强调探究性学习,强调读中感悟。但是,如果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忽略了对文章结构、行文线索的领会,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低下。学生读起文章来不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自己写起文章来也会结构不清、思路不顺。这是非常需要引起教师们注意的。

五、教法图新怕旧

如一位教师上《飞夺卢定桥》(人教版教材)时,对于课文的时代背景只字未提,导致学生学习课文时出现了理解偏差。那么,对学生不够了解的时代背景,这位教师为什么不做个介绍呢?课后,我们与他交流才知个中玄机。他说:“如果我讲了,不就是用老办法――传授式教学了吗?”

当然,以往的“传授式”教学是有其缺陷的。特别是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硬把知识往里塞,学生变得厌学、怕学,招致社会对语文教育的一片讨伐声。探究性学习的出现多多少少改变了这一状况。但我们有时总是矫枉过正,该讲的不敢讲。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不能死守一法,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实事求是地运用适合学生、文本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六、课堂虚多实少

本次听的低年级语文课比较多。就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特点而言,我们有如下教学建议:1、要认的字,不要对汉字的结构做过细的分析;2、不要过早地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3、不要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4、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自主认字,引导学生去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5、开放教学时空,结合课文内容积累相关词语,结合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相关的词语,从课文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6、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好课文,即重视朗读,保证有读书的时间,体现层次性,每次读要有不同的要求,形式要多样;7、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8、注重词语、句子的积累;9、加强朗读指导。

我们所听的十几堂课,笔者认为仅有四分之一是合格的课,其余十二堂都是“外行看起来很热闹,内行看起来很花哨”,拿教学目标一检测,学生真正掌握的却非常少。原因何在?关键就在花架子多,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卡片要做得精美,但不能喧宾夺主;教学情境要创设,但不能牵强附会;课堂提问要设计,但不能没有质量;小组合作要提倡,但不能流于形式;双边活动要开展,但不能滥竽充数;虚的东西要兼顾,但不能没有意义;目标要求要落实,但不能满堂灌;教学效果要求好,但不能忽视智能培养。一堂课如果处理好了这“八个要”与“八个不能”的关系。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差,自然就是一堂合格的课。

上一篇:数学参与式教学实践的分析 下一篇: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方面的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