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探索

时间:2022-09-19 08:53:51

表面麻醉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探索

【摘要】 目的:了解表面麻醉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2例(206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前与术后视力变化状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6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明显的疼痛。于术后3个月,117眼(56.80%)矫正视力在1.0以上,61眼(29.61%)为0.5~1.0,26眼(12.62%)为0.3~0.5,2眼(0.97%)为0.2~0.3,术后视力恢复较快;角膜内水肿18眼,巩膜炎3眼,均予以对症处理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表面麻醉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不良反应少,患者视力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表面麻醉;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中图分类号 R77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7-0036-02

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操作技术日趋完善,基于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切口相对较小、时间短、散光概率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已广泛用于临床白内障治疗中[1]。同时术中麻醉方式多样,包括球后麻醉、表面麻醉以及球周麻醉等。据相关研究显示,球后麻醉易诱发复视、球后出血、眶内感染以及视神经伤害,严重情况下易发死亡[2]。本文主要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2例(206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表面麻醉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62例(206眼),行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男96例(130眼),女66例(76眼),年龄39~79岁,平均(65.52±5.23)岁;病程2~41年,平均(14.22±1.56)年。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眼B超与散瞳检查,排除视网膜脱离以及其他干扰性疾病,眼压处在正常范围内。其中老年性白内障17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1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14眼,外伤性白内障4眼,先天性白内障2眼;合并症:合并冠心病2例,高血压18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糖尿病22例;晶体核密度:164眼Ⅱ级,42眼Ⅲ级。在术前,裸眼视力0.05~0.2。结合角膜曲率测量仪(日本佳能HUMPHRY5015、日本拓普康KR8900)、眼用A超系统(美国爱尔康)以及光学生物测量仪(瑞士晶星900),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于术前,予以所有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以及眼科B超、角膜内皮计数等检查。术前半小时,在患者结膜囊内滴入爱尔凯因(生产厂家:美国爱尔康眼药厂比利时分厂;批准文号:注册证号X20010130,药物批号:150444F),每间隔5~10 min滴入一次,总共进行3次,2~3滴/次。同时于术前采用复方托吡卡胺(生产厂家: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1101,药物批号:201005),调节散瞳,每间隔5 min滴入一次,共3次,1滴/次。禁止采用全身镇痛剂与镇静剂,眼球不予加压,且禁止固定眼球。

1.2.2 手术方法 术中予以患者血压、心电、呼吸、血氧监测。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行常规消毒,将无菌巾铺在患眼周围皮肤处,贴一次性手术贴膜,开睑器开睑。按照1∶20的比例,采用10 ml艾尔碘消毒液(生产厂家:山东利尔康消毒科技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卫消字(2003)第0223号),冲洗术眼,待结膜囊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经由颞侧或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15°刀作辅助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大约为5 mm左右。后将核与皮质分离,置入超声乳化头,行BSS PLUS 眼内灌注,将水分间离的核与皮质予以充分吸出后抛光后囊,于囊袋内加入粘弹剂,并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其中。继后,将前房内的粘弹剂清除,并检查患者切口,监测切口是否存在渗漏现象。若闭合良好,则无需进行缝合。涂以碘必殊眼膏(生产厂家:美国爱尔康眼药厂比利时分厂;批准文号:H20080660,生产批号:151555F),包扎完毕后送至病房。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视力情况与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与术后1 d及术后7 d相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白内障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病理机制较为复杂,主要由于眼轴渐长,出现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眼部组织营养缺乏,诱发变性并波及晶状体所致[3]。白内障易合并玻璃体后脱离、巩膜葡萄肿等,产生视网膜脱离[4]。在现阶段,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医学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显示,基于表面麻醉下,予以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良好,术后仅18眼出现角膜内水肿,3眼巩膜炎,予以对症处理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提示基于表面麻醉下予以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疗效确切。究其根源,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能避免视网膜被玻璃体出现牵拉,安全性高、切口小、眼组织损伤与光损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5]。此外,术后散光相对较小,术后矫正便捷,且术后散光控制良好。另外术中麻醉安全性高,爱尔凯因属于一种低毒性新型表面麻醉剂,麻醉效果显效平均时间大约为16 s,持续时间平均大约为13 min,表面麻醉强度高,且作用迅速、渗透力强。基于表面麻醉不,患者眼球运动不受影响,无球后麻醉与球周麻醉风险,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6]。 予以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之前,予以术眼散瞳处理,于患者结膜囊内滴入复方托吡卡胺作为灌注液,基于患者表面麻醉后,经颞侧或上方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穿刺处理,进入患者前房,于房水放出后置入粘弹剂,行连续环形撕囊,充分分离患者水分层与水,促使晶状体能够进入到前房,进而扩大手术切口,基于黏弹剂注入后,可立即将晶状体核取出,并吸出晶状体皮质,在前房注入粘弹剂,调整位置。在粘弹剂吸出后,严格检查切口水密状态。从本质上来讲,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操作技术难度较大,且设备相对昂贵,针对高度近视患者而言,考虑到其眼球壁薄、悬韧带脆弱,且晶状体后囊膜松弛,易诱发悬韧带断裂,出现玻璃体脱出等现象。

基于表面麻醉下,予以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必须要注意以下方面:(1)于麻醉前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2)于术前半小时在结膜囊内滴入2~3滴酸爱尔凯因,避免出现角膜损伤;(3)在滴眼时,防止容器前部与眼部接触,预防交叉感染;(4)在进行超声乳化术时,避免因超声波振以及手术器械损伤角膜内皮,应尽量减少超声能量,缩短超声时间,避免手术操作不当,防止对角膜内皮细胞产生损伤;(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诱发虹膜炎,予以患者抗炎药物,预防术后粘连;(6)避免旋转与前后方力量过大,预防后囊破裂与悬韧带断裂[7-8]。

此外,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必须要注意以下内容:(1)强化术前黄斑功能监测,有助于对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状况进行有效判断;(2)在行超声乳化手术时,要注意连续环形撕囊的完整,术中操作力度要保持轻柔,尽可能地预防玻璃体脱出;(3)针对术后囊膜破裂预防而言,在术中必须要取小切口,防止切口过大,关注前房密闭性与机体灌注压力以及抽吸平衡,防止出现前房涌动等现象。后囊膜一旦出现破裂,裂空相对较小患者要立即予以黏弹剂,作封堵处理,而较大患者要予以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做好缝线固定处理,确保人工晶状体正位;(4)针对人工晶状体选择而言,在术前必须要进行屈光度数的计算,术后维持低度近视;(5)在术中进行眼球表面麻醉时,要尽可能地防止眶压增高,避免眼部出现肿胀,防止形成眼球穿通以及球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手术操作者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熟练度,充分把握手术操作要领,掌握核心技术[9-12]。

综上所述,表面麻醉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确切,具有眼内组织损伤小、切口小、安全可靠、并发症较少等优势,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属于临床白内障治疗的一种安全、增视术式,可显著提高术后白内障患者视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远航.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48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0):13-14.

[2]谢嫦燕.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1(24):62.

[3]叶东升,王虹.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3,24(5):413-415.

[4]王峥,郑帆,吴文凌,等.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2,19(6):111-113.

[5]王文青,饶惠英,王斌.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70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20(30):5-8.

[6]曹小川.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42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5):156-157.

[7]郭建立.囊上法超声乳化吸除术在高度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4(21):4240-4241.

[8]马文豪.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高龄患者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7(32):4065-4067.

[9]李忠民,张健,吴峰,等.轴性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2例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17(7):856-858.

[10]周莉,许荣,王勇,等.同轴微切口扭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评估[J].国际眼科杂志,2013,18(9):1772-1774.

[11]方腾,李秋明,舒华娥,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J].临床眼科杂志,2010,17(5):413-415.

[12]姜秀.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J].国际眼科杂志,2013,18(12):2400-2402.

(收稿日期:2014-02-18) (编辑:韩珊珊)

上一篇:组织工程胶原海绵膜真皮替代物修复创面的临床... 下一篇:钢铁企业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