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08:22:21

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将儿科病区13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责任于人进行管床,设立护士长-高位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按岗位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病区安全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 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项目,实施层级责任制后显著优先实施前(P

[关键词] 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儿科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09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mode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guided by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in pediatrics. Methods Thirteen nurses were arranged to take care of patients under the nursing mode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guided by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y were graded into one head nurse, advanced responsible nurses and primary responsible nurses, and they were assigned with different duty according to their grades. They were responsible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the illness, treatment, nursing, safety of the ward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family members, to make sure patients can get prompt as well as suitable treatment and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responsibility system guided by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re were obvious improvements on basic knowledge, specialty skill, first aid, comprehensive ability, management of ward’s safety nursing quality, nursing document, and so on(P

[Key words] Hierarchy responsibility system; Nursing mode; Pediatrics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服务观念的改变,社会对护理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质量[1],我科在2012年启动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五制推动,按护士队伍分层分级管理,建立和完善护理工作管床制,为患儿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儿科通过此活动的开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儿科共有护理人员13名,含护士长1人,护士12名,主管护士3名,护师4名,护士6名,床位35张,每人分管3名患儿,将2012年6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0例,实施护士层级管床责任前后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患儿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及家属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采用轮班制度,观察组采用层级管理法进行管理,采用连续责任制科学定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学历、职称、年资、责任心、工作能力合理搭配分组,将护士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设组长1名,也就是高级责任护士[2],组长由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护士担任,负责主持床边交接,对危重、疑难患者实施重点关注;协助医生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3],更好地指导初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落实整体护理,加强医护之间的配合。对初级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指导。每位责任护士分管3位患儿,本组护士上夜班或休息时由同组责任护士分管,保证每组都有2名责任护士上班[4],使患者能够得到连续的护理。

将病床分管到每位责任护士,患儿从入院到出院均由一名护士分管,患儿的一切治疗、护理、记录均由同一个护士完成,每天每组2名护士上A班,上班时间为8AM~16PM,管床护士负责自己所管患儿基础护理、医嘱执行、护理措施的落实、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心理护理、出院宣教。每组配治疗车,护理和输液用具都在车上,护士工作站前移到病房,工作在走廊和病房,能及时观察病情、输液情况、发现患儿需求并及时给予帮助,护理文书记录书写在床边,减少护士在病房、护士站来回走动时间,让护士有更多时间接触患儿,责任护士与患儿家属可以随时沟通,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5]。让患儿得到全程、全面的护理。

1.3评价标准与方法

1.3.1岗位能力 实施前后对护士进行护士岗位能力比较,通过护士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 护士压力感进行测定[5]。

1.3.2护理质量 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按照儿科病房质量考评细则,每周进行考评,分别对实施后住院患儿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进行检查,对实施层级责任管床制模式、护理质量检查评分并进行前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实施层级责任管床制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岗位能力比较

实施层级责任管床制前后两组护理人员岗位能力变化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人员岗位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住院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差,护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焦点,为了适应现代化发展,以科学方法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体现层级护理优越性。实施层级管理后,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在科室形成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阶梯链体现层级不同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能迅速提高年轻护士的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的稳定和提高[6,7],减轻年轻护士的压力,有利于人员的培养,明确低年资护士个人发展方向,激发工作热情。高年资护士担任了高级责任护士,充分发挥了她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面护理专业知识,成熟的人际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优势,在对工作充满成就感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心为低年资护士创造了安全规范和轻松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护理质量[8]。高级责任护士在培养专科知识、技能能力,在危、重症患者及特殊病例的护理实践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中获得锻炼及成长,协助护士长管理工作,做好传、帮、带工作,护士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激发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士的竞争意识[9],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每个班次均有高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使护士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有一定自主性、积极性,高级责任护士指导下级护士工作,可增强护士成就感[10],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强护士合作精神[11]。

在儿科推行层级责任管床制,将护士按层级使用,并固定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等,并协同医生联合查房,了解最及时、最适合患儿的康复治疗方案,为患儿提供连续、合理、个性化的基础护理,照顾患儿更细致、更人性化,让患者时刻感受到护士就在身边,有被照顾感和安全感,护患关系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明显加强了护士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床位的包干,管床护士责任更明确,工作做得更细致周到。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加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12],护士可以给患儿全面的护理服务,有效地降低差错事故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和缺陷,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开展层级责任管床制是护理工作模式的创新,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 提升了护理质量。得到家长的认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同时深入护士层级管理,使护士整体素质提高,层级责任管床制更能体现护士主人翁责任感, 激发护士工作激情、增强凝聚力,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13],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吕鲜梅,黎冬梅,张萍. 层级责任制排班模式应用于儿科病房中的效果评价[J]. 中外健康文摘,2012,10(36):374-375.

[2] 刘东梅,殷秀. 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 (3):361-363.

[3] 纪曼芬,陈信芝,秦秀群,等. 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新儿科的实践[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123-124.

[4] 张志英,苏桂娣. 床边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在脊柱外科中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C):147-148.

[5] 郭红英,杨凯红. 管床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实施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2012,(8): 179-180.

[6] 杨毅华,吴文华,李丽娟,等. 层级小组与管床责任制结合对责任护士岗位能力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 32(7):1617-1619.

[7] 胡艳兴,曾小英.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 护理园地,2013,10(8):56-57.

[8] 黄小屏. 分管床位后阶段性责任制护理的临床探索[J]. 护理研究,2012,19(9):133-134.

[9] 陈胜琼,覃丽,韦武燕,等. 管床包干责任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110-111.

[10] 吴玉花,苏针. 责任包干制作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35-136.

[11] 赵忠凤,徐国良.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内科的实践与效果[J].吉林医学, 2013,34(13):2579-2580.

[12] 林凤英,麦志晖,王永飞. 纵横双向层级责任制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2,10(6):1697-1698.

[13] 陈燕妃.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的实践与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5-786.

(收稿日期:2014-04-02)

上一篇:术中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致急性脑膨出的高... 下一篇:健康教育干预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