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教学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的衔接一二点

时间:2022-09-19 08:00:28

浅析高职教学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的衔接一二点

【摘 要】在整个绘画教学过程中,静物素描教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基础,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入门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只有实现了素描静物到色彩静物之间的有效过渡,才能够真正有效的促进其自身的绘画水平。本文就首先对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分别展开了有效的分析,然后再进一步针对高职教学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学;素描静物;色彩静物;衔接

【分类号】TU238-4;G712

所谓的素描静物就是运用立体、平面线条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以此来塑造物体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瓶瓶罐罐都可作为素描的素材来进行系统的描绘。色彩静物是源于西方的视觉艺术,传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但是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迅速。在当今中国,色彩静物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艺术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深受百姓的喜爱。因此,色彩静物课程在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高职教学素描静物分析

(一)素描静物的基本概述

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素描静物教学是这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训练部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脚力好黑白灰颜色之间的关系和训练学生眼睛的准确性以及动手能力。和所有的基础性课程一样,它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只有通过大量的系统性联系才能更好的掌握到这门攻克的精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素描静物课程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对于形体比例概念的监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缩减素描教学中一些直观的法则性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反其道行之,教师可以现去领会整体教学目标要求和具体的作业要求,而后教师可以亲自对作业进行示范,这样一来学生对素描静物的准确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要知道临摹是最容易进步的绘画学习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吧,笔者第一个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构图和透视的问题,在具体完成上不作限制,但是要求必须勾勒出准确。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素描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静物素描的现状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学生的普遍问题就是美术基本功底比较差。有的同学对素描静物结构缺乏认识,缺乏学习积极性,每位同学的分析掌握程度又有所不同。于是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法:1―4周(几何形体结构素描)、5―8周(几何体明暗素描)、9―11周(静物结构素描)12―16周(静物临摹,要求准确掌握形体结构,掌握明暗关系)、17―22周(素描静物写生,进一步进行塑造)。并在高一、高二的考前每个阶段素描静物将以每周大约13课时的速度,进行静物写生、临摹和默写的训练方式反复练习。每学期的第5、12、17和22周举行阶段性考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同学们经历了由简到难的训练。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有所不同,一定要进行逐一辅导,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静物进行剖析,同的为学生进行讲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其实集合体的素描是最简单也是最困的绘画技巧。作为线条入门的基础所在,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物品都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几何体让学生联系好几何体的素描之后在进行重新的组合安装。这样一来,即使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素描的感觉不是十分好的也可以通过恰当的重新组合来进行不错的绘画联系。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基础比较好,天生具备很好的绘画素质基础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建议不能一概而论,同意教学,应在课前就做好准备摆放难度不同的静物写生图稿以供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

(三)静物素描的基本创作

在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基础水平不同,也许会暴漏更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对待,系统而反复的向学生灌输一些绘画法则和技巧。如:质感、线条、形体、结构、空间、节奏。通过素描静物教学中的浅析论述,使W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所收获,并且能得到长足发展。

二、高职教学色彩静物分析

(一)色彩静物材料与技法

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色彩静物工具材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色彩静物的两种常用技法。1、厚涂法。作画其用水较少,在着色时是等第一遍色彩干了后才画第二遍色,色彩之间层层叠加。干画法能进行细致的刻画,常用来表现主体物的厚重和体积感,易学易掌握,但是也会出现不易干,干后给人感觉干、厚开裂的转况。2、薄画法。作画用水比较多,着色过程中是在第一遍色还未干时马上接着画第二遍,色彩之间相互渗透,产生水色淋漓或朦胧的色彩效果,常用来画静物或风景画的远景。此画法学生运用中易掌握,但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一般薄画法只在画面的暗部或远景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本着以实践练习为主的原则,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色彩静物材料的不同特性有亲身体验。教师也可以加入综合材料的相关内容,开阔学生对于材料的视野。

(二)色彩静物的基本练习与创作

目前高职学生,在入学前是基本没有美术绘画功底的,选着美术专业多数是自己的文化功课不理想,对大学又很向往的大环境下产生。对与这类学生,多数学校的教学才有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基本上分为4周临摹和4周写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按月组织检测、最后备考阶段也组织默写以应付考试。

三、高职教学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的衔接策略

(一)将素描静物做为色彩静物学习的重要前提

色彩的教学常常会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014年浙江省的高职考从石膏头像变成素描静物以来,色彩静物的考题也由坚持了三年的色彩花卉悄悄的发生改变,2014年是一只鸭子,2015年考题是书桌一角。因此教学生画什么已经不重要,而是理解其中形体,比例及色彩变化。在色彩静物创作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着临摹和写生创作。面对各种复杂的形体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形体塑造,结构理解然后才是色彩的感知。素描静物修养是画家之根本,素描静物不仅是一切绘画(包括色彩静物)的基础,而且在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素描静物来完成的,比如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构图、比例、创作形式、人物的形体关系等等。在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考虑素描静物的因素,比如素描静物的明暗关系,素描静物的虚实关系,素描静物的空间关系,画面中人物的主次关系等等。这些素描静物关系都对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素描静物是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前提。

(二)重视素描静物在色彩静物创作中的空间作用

我们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在三维的空间内,在一张平面的纸或布上应用素描静物的关系画出空间,制造出形象的幻觉,这就是艺术。“所谓空间,是在现代绘画创造中最令人关注的重点,也是不同的造型观念之间相互争论的焦点。”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以表现三维空间为特征的绘画便成为主流,并形成绘画的传统。“从严格意义上讲,纯平面的东西只能是画布或纸张,而不是绘画。因为在绘画中,即使是平面绘画,只要涉及到形和形的层次,就自然具有了一定的三维属性。”在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中,素描静物对画面空间的作用包括明暗关系、透视关系、素描静物虚实关系、近大远小的关系和前后关系等。

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我们看到达・芬奇在对人物的描绘中,运用了素描静物的明暗关系,抓住人物的明暗交界线,并使用明暗渐变的画法,使人物具有了立体感。在对人物背景的描绘中,运用了素描静物的虚实关系,近处的风景清晰、明确,远处的风景虚而模糊,并运用了人物在前,风景在后的前后关系,这样绘画产生了空间。素描静物的空间透视作用也应用在色彩静物艺术创作中。

(三)强调素描静物黑白灰关系在色彩静物创作中的空间作用

黑白灰关系,空间关系,主次关系共同组成了素描作品的三大关系。黑白艺术作品更能表现本质,更能生动的表现光、影、形、肌理,以至于,在彩色绘画中那些平凡无奇的景色,在明暗、色调分明的黑白作品中,都可能变的非常生动和突出。在美术创作过程中,黑白灰是用来对画面层次节奏归纳概括的一个方式规律。黑白灰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画面的整体调子关系,是组成黑白画面基本关系的造型元素,一幅素描如果构图完整,造型准确,明暗自然,主体突出,整体关系完整,有艺术感染力,那就是一幅很成功的素描了。在色彩中,黑白灰的关系就是色彩的明度关系,指的就是画面的素描关系,素描加冷暖就是色彩。不过色彩的黑白灰不像素描那样简单,素描只是单纯的黑白灰定义!而色彩要看自己对色彩的感觉,也就是色感.即冷暖感知,色相、色调的调整等都是在色彩习中不可或缺的对象。但是如果色彩中没有素描的黑白灰关系,就没有节奏次序感,没有素描的体积塑造,没有形体量感,只有将素描的黑白关系原理与色彩创作合理斜街,才能更好的凸显色彩作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要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开始,学会表达,学会创作的前提是从静物的结构、比例、明暗关系,体积、色彩等多方面的着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静物观察法,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正确观察和研究。同时,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理解能力,让素描的知识点和色彩的知识点相互融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让学生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以此来实现由静物素描向色彩素描的有效过渡与衔接。

【参考文献】

[1]于幸泽. 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

[2]张亚松. 在高中基础素描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韩晓坤. 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实践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4]陈美珍. 静物素描模拟的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D].中山大学,2012.

[5]陈静超. 静物素描的超写实语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6]褚翠翠. 关于如何提高高中静物素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7:174.

上一篇:漫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下一篇:道歉之意,贵在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