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几何图形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19 07:06:38

新课标下几何图形教学探究

摘 要:从教学目标要明确;创设生活情境,建立初步表象;注重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充分操作,丰富空间观念;关注知识经验,实现方法迁移四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逐步形成简单几何体的大小、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认识,养成对几何图形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综合等逻辑思维及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几何图形;情境;操作;迁移;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6-0052-01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教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的领域,学生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能逐步形成简单几何体的大小、形状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认识,养成对几何图形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综合等逻辑思维及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的空间几何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几何图形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理解教材,对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归类,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适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能结合实例认识圆的周长,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2)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3)学生能正确运用圆的计算公式对圆的周长进行计算;(4)学生能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建立初步表象

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来说,通过操作与迁移已有的学生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几何知识的起点。在学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几何经验,包括对图形的认知和对图形的操作,他们对于几何图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如他们在用各种形状的积木搭一个“房子”时,就已经注意到了不同形状积木的区别,他们会用“三角形”的积木来做房子的屋顶,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积木来做房子的墙体等。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就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几何图形的特征,丰富几何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播放几个动画:(1)小朋友沿着跑道跑了一圈。(2)工人给校园围上了一圈栏杆。(3)叔叔将照片镶上了框。教师就此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像刚才我们看到的小朋友跑的路线、围好的栏杆、镶好的镜框,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像这样,一周或一圈的长度其实就是它们的周长。

三、注重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充分操作,丰富空间观念

一般来说,数学知识较为抽象,而小学阶段的几何图形知识不同一般数学知识,它是可以进行观察的。小学生具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具备通过观察进行几何学习的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观察活动,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和几何观念的形成。同时,新课程中强调“做中学”,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感知概念。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多角度观察图形后,动手去尝试操作,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促使学生真正建立起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圆柱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圆柱,并介绍自己了解的圆柱的知识,在学生初步介绍完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对圆柱这么感兴趣,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圆柱?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学具袋中选取你们需要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学生通过制作圆柱,结合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师生共同总结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关注知识经验,实现方法迁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正迁移,可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新旧知识间求同辨异是实现正迁移的基本规律。因此,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寻找与之相关的旧知,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然后出示梯形,共同回忆梯形是上底、下底、高、周长和面积。并提出:你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五、结束语

总之,提高几何图形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学目标的准确确立、情境的合理创设、动手实践操作、知识的迁移等多个方面入手,其中,教师的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做好几何图形的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亦峰.“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2(08).

[2]斯海霞,叶立军.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01).

[3]王光明.数学教育应该重视数学的内在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2).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探究 下一篇:沙枣木虱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