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桩基检测技术实践与探析

时间:2022-09-19 05:48:13

岩土工程桩基检测技术实践与探析

摘要: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工程呈上日程,随之产生的桩基工程俨然已经成为岩土工程领域内极为兴旺的一支,因而桩基检测技术也就发展成热门,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众所周知,加强桩基工程的检测尤为重要,本文从岩土工程的桩基检测技术的内涵谈起,分析了目前国内桩基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了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岩土工程;桩基检测;问题和不足;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桩基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近10年来,桩基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关桩基工程检测的标准、规范相继、施行,使桩基检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桩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于是桩基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在高层建筑和铁路建设中得到广泛使用,严把工程质量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桩基检测技术简介概述

1、桩基的概念

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形结构。按照受力原理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按照施工方式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桩基,端承桩的作用原理是结构力通过桩基直接传递到持力层(岩层),适用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有坚硬岩层的地质条件。摩擦桩的作用原理是结构力通过桩身与土层的摩擦作用传递给土体,适用于结构自重较轻,受力较小的建筑。桩基的发展,经过了木桩、铸铁板桩、钢筋混凝土桩等几个时代。

2、桩基检测技术的内容

(1)桩身质量检测

关注桩身质量,查明桩身缺陷及位置,以便及时对影响桩基承载力和寿命的桩身缺陷进行必要的补救,同时达到对桩身质量普查的目的。

(2)桩基承载力检测

检测桩基的承载力,根据安全标准判定与评价桩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进一步延伸到对桩基础质量的验收和评定。

3、桩基检测的分类

桩基的检测内容分为两部分: 桩基成孔满足设计桩长并达到设计持力层后,桩基的承载力检测;单桩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测。具体来讲,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静载试验法、声波透射法、应力波反射法、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动静法或拟静力法。近些年来,这几种方法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二、我国桩基检测技术的问题

桩基动测方法虽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近代的动测技术则是随着现代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在近三四十年前诞生的。桩基检测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1、桩基检测市场不规范

如今,桩基检测市场普遍存在片面压价的不规范行为,也使许多单位在检测的过程中,采集数据不认真,对于数据资料的处理不严谨,出卖资历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不具备检测能力而虚假鼓吹,甚至冒用检测人员或技术负责人签名,以上种种现象都严重阻碍了桩基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检测单位设备落后、良莠不齐

检测单位的硬件设施水平良莠不齐,普遍落后,只有极个别的检测单位会选择引进国内外的先进设备,在技术装备上,静载试验的装备能力已达3000多吨。众所周知,低应变和高应变测试都对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都应采用进口设备,但许多单位硬件条件差,仅仅对于基础的计量器都无能为力。

3、检测结果不够严谨

检测单位由于引用资料不够齐全,往往造成数据不精确,检测结果更多依靠经验而非设备参数,结论简洁,与事实不符;对于静载实验,其内容与执行规范不符,原始记录不清晰且有严重的更改迹象,观测时间把握不准,基准梁安置不够科学合理,Q-S曲线、S-Lgt曲线采用手工绘制,误差大,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基本值判断不准;此外,还有观测时间把握不准,实验数据误差大等情况;低应变检测所采集的曲线一致性差,锤击力欠缺,所选的试验参数过于粗糙。

三、桩基检测技术的发展要求

1、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在政府监管方面,相关部门要根据《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的有关精神,结合桩基检测行业情况和时展的新要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对桩基检测单位和桩基检测工作的管理。特别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桩基工程均必须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进行检测,否则不予验收。桩基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严禁进一步结构施工。

2、提高检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严把从业人员的素质关,要求从业人员持有相符资格的上岗证,严格审查从业人员的学历文凭和培训经历,并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避免再度出现无资格的技术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的情况,保证所有的上岗人员都合理、合法、合规范地进行作业。在适当的关口,政府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逐渐加强对桩基工程的网络化管理,规范检测市场,使其更加公开,更为透明,引导检测单位有序竞争。此外,有利于增强社会舆论对桩基工程检测单位的监督约束,提高检测单位及检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

3、技术操作需要不断突破、不断进步

高、低应变动力试桩法适用范围有限,在长径比大于30或桩体有超过两个缺陷的情况下,动力试桩无法提供准确的桩体完整性信号,目前使用的超长柱、动力试柱无法满足,需要革新;降低动荷载频率,增加载荷作用时间,可使桩土反应更接近静态,压重油缸引爆软垫加载法是不错的选择;鼓励创新孔底沉渣测定仪,以求更为有效地控制和检测灌注桩孔壁泥厚度,进而大幅度提高检测水平。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岩土工程的持续高速增加,对桩基检测技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是压力也是动力,是困难也是机遇。我们需要大力研制和开发更为科学、更为高效、更为人性化的桩基检测设备,为我国岩土工程研究更早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定.地基动力学参数测试技术及其在建筑工程中作用[J].福建建设科技.2005,5:1~13.

[2]王青.桥梁桩基检测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管理,2008(7)

[3]黄雄.桩基检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建筑安全,2010(5).

[4]蔡子芹,姜泓.桩基检测的管理与技术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9).

上一篇:抓好社区文化建设完善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下一篇:对三种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