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19 03:58:29

浅析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摘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专业技能外,对职业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而这往往是学生步入职场后较为缺乏的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目前的生源实际情况,提出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职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1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2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ies Training Using in Computer Teaching

Xu Fa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Electric Engineering,Hangzhou310053,China)

Abstract:Corporate demand for talent in addition to professional skills,professional qualities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which is often more students into the workplace after a lack of abil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he actual situation,proposed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in the 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students of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lans to enable students to teamwork,communication skills,self-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words:Computer;Teaching;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一、引言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技能,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近几年企业的一些用人情况的调查以及麦可思对高职学生就业的调查情况都反映出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专业基础不扎实,在与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责任感、自我学习等综合素质方面也较为欠缺。在技术更新迅速的当代社会,这种能力和素质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高职学生与职业核心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明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培训最终走向企业,完成学生向合格的企业人的转化。企业对职业人的需求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职业素养也是同样重要的要求,即职业核心能力,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其主要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解决问题。

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随着90后逐渐进入高校学习,作为新的成长起来的一代,90后大学生自身有着特有的一些特质,一些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思想早熟、个性独立、依赖性强、喜欢显摆、抗压性低、受挫性低、稳定度低、重视外表、物质与享乐、不善于团队合作。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为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学校的教学努力实现学生与企业职业人之间的转化,分析学生与企业职业人的根本差异,学生在校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烈,而在企业中作为职业人需要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因此需要通过学校的职业化教育来实现学生身份的转变。

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化包括三个方面: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其中职业化技能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获取,职业化素养和职业化行为规范的培养不是开设单独的课程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载体来实施,例如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学生社团等等,其中专业课程的教学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通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的培养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施方案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岗位任职要求,有意识地将岗位任职要求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清楚未来从事职业需要具备什么“职业素养”,包括“人文素质”和“技能素养”要求,做好职业定位的工作。

高职的教学强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课程通常实践性较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被大量运用,因材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就业岗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场景布置、企业制度执行、分组团队合作、协作沟通交流、严格时间管理、行为规范准则。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该现象,首先在实践场景上突出形象、直观,在课程中主要以项目组组织形式来组织区域分割,营造软件企业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引入企业的制度并执行,从软、硬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以职业人身份进行学习,提升学生职业化意识。

针对前面提到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善于团队合作的现状,计算机类的专业实践课程比较适合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而以往学生自由分组随意性较强,部分学生由于分组反而造成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分组中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统筹规划,使产生的分组最终能达到教学中团队合作的目标,并能起到一定的帮带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关注两头的学生,即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使各组成员能力配比相对平衡,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分组项目实践。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分组教学实践只是一个形式载体,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的过程中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能,能更好地协作以便项目顺利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开展课程教学安排。

由于计算机项目实践中项目计划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每次课程中要求组长按照整体的进度安排进行小组任务分解布置,细化到每个组员当天完成的任务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检查组长的分工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恰当,通过这个过程的不断反复,组长的组织能力能得到一定提升。另外教师检查每个组当天的进度完成情况,重点不在于完成任务的百分比,而在于没有完成的原因以及小组之间的沟通环节和组长的管理过程,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给学生提出解决方案,通过这个过程的不断反复,学生的协作沟通能力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另外时间观念在学生中普遍较弱,尤其对任务完成的时间进度缺乏紧迫感,对承担的任务缺少规划,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严格的时间管理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自我管理能力。在笔者从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在分组项目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两点入手:考勤和任务递交,其中考勤作为单位对员工的基本考核要求,在学校教学中也一直存在,而任务完成递交的时间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通常管理不严,因此结合分组任务分工,明确每一项任务的递交时间并严格检查,加大延迟递交考核的力度,给学生时间紧迫感和严格的时间意识。这一点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看似简单但非常重要。

最后,职业素养有时往往体现在一些日常的细小的行为中,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具体化,并纳入到最终的考核要求中。例如对项目组对计算机的管理、沟通讨论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记录等等。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仅仅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即职业的核心能力。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也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这往往是院校人才培养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符合企业对人才的全方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张琼.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徐芳(1970-),女,上海人,硕士,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工程实施与教学。

上一篇:项目式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等院校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