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评比表彰的幕后功利

时间:2022-09-19 01:01:08

王溱:评比表彰的幕后功利

又到年底了,许多单位开始筹备总结表彰工作。先是本单位,个人总结,集体总结,大会小会,接连不断。然后准备迎接上级检查评比。文字材料要精雕细琢,现场布置要精益求精,接待工作更要精心安排。前前后后,反复折腾,哪家没有一两个月的呕心沥血,披星戴月,恐怕难过此关。大凡从事此项具体工作的人事后都会用“扒一层皮”来形容其艰辛与无奈。

媒体近期公布数据显示,此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已压缩评比达标表彰活动19.2万多个,下降31.2%。评比达标过多过滥,是不表彰不落实、不评比不工作的畸形政绩观在作祟。

许多人都“烦”那些似乎没完没了的各类评比检查,但许多人又“盼”各种名目繁多的总结表彰。往往是本单位被检查通过了松了一口气,马上提起精神去检查下属单位。正所谓“刚当完了孙子,立马又成了爷爷”。中国式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就是一级压一级。难怪全国会有如此之多的评比表彰,创吉尼斯纪录绰绰有余。

最倒霉的是基层。无处可压,只有当孙子的份。当然,当“孙子”未必就是坏事,许多地方特别是“一把手”,就仗着“孙子”的地位得实惠。

有些检查,表面上看是“劳民伤财”,但这要看对谁而言。对老百姓,对一般干部,可能除了折腾得不到任何好处,但对领导却另有一番意义。有的检查是带奖励的,评上先进,大把钞票可以进账,项目可以落地。而对领导来说,可以引起更上一级领导的关注,作为提拔的依据和资本。如果没有这些检查和评比,一些基层单位很可能“人财两空”。所以,达标检查对有些单位有些人来说,是“深受欢迎”的。

更多的检查达标表彰是“精神”层面的,无利可图,还要搭上人力物力。尽管如此,许多领导还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宁可“吐血”,也要把旗帜扛回来。

领导们的智商绝对是够用的,又为何做如此“傻事”?其实领导们一点不傻,表现能力政绩靠什么?现行情况下,各种评比结果是最便捷最生动的表现形式。各媒体、简报、内参等,都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评比结果公布于众,汇报给上级。这种办法进入领导的视线,远比通过其他形式要迅速得多,自然得多。所以,一些地方单位领导拿第一,争一流是意味深长的。他们不会在乎成本,也不会在意手段。胜者为王败者寇,只要达到目的,不惜任何代价。于是,便有了一些“团队”发财的机会。曾轰动一时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评比,一度成为不少城市的创城目标。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先后有300多个城市获此“殊荣”,含金量可想而知。这种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评比,热衷者却前仆后继,原因只有一个:媒体大规模造势,面子上光鲜。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有了面子首先属于谁?不言自明。这也许就是各类评比表彰屡禁不止的原因所在。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期间,全国已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只保留了4218个,总撤销率为97.16%。

当然更多的检查评比还是来自上级部门,对下级的控制约束,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所谓的评比考核。列出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就像挥舞着“指挥棒”,让下级部门不敢轻易造次,老老实实“听话”。

实际许多检查是形式上的东西,有之无之对工作无任何意义。但上级要检查,下级只好应付。于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花样叠出。上级明明知道,也睁一眼闭一眼。真正的自欺欺人。

群众对无为的各种评比表彰是极为反感的,有的市一年要接待上级检查评比400多次,每次都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疲倦不堪,从心里厌恶排斥。这种与人心相悖、出力不讨好的检查评比究竟是为了谁?恐怕路人皆知。

应该说,一些正常的评比表彰还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人们的进步成长。关键不要与功利联系太密,不能成为铺张浪费的借口,特别不能成为领导干部谋取私利的利器。什么事一旦被异化成为利益的工具,必定不得人心。

上一篇:英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特点及其启示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基层中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