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暴力事件看高校的心理教育

时间:2022-09-18 10:51:38

从大学生暴力事件看高校的心理教育

【摘 要】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暴力事件的愈演愈烈,这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样也为高校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通过研究大学生引发的暴力事件,可以发现其中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过于薄弱,人格中存在缺陷,性格内向、抑郁等,而形成这种心理特点的原因是由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

【关键词】大学生;暴力事件;原因;心理教育

一、大学生暴力事件的现状

2004年2月1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为与同宿舍室友打牌时引起争执,一怒之下杀害了4名同学,手段非常残忍。此案发生之后立即引起全社会的热切关注。

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对被害人木鸿章实行抢劫,财物抢劫到手之后,随后将其杀害并分尸。

2009年11月14日,吉林某信息技术学院大四学生郭力维因为室友赵研打呼噜影响其休息,便与赵研发生争执,随后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将其杀害。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又将对方刺死,逃逸时再次撞伤行人,随后在家人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被判处死刑。

这一系列的大学生暴力事件在使人们感到触目惊心、膛目结舌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不得不采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为什么大学生在追求高等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对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些问题不仅是全社会所关心的,同时也是各大高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大学生暴力事件形成的原因探析

(一)青春期的叛逆促使大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

大学生在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有些家长因为平时工作忙,因此对孩子没有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网络游戏、电影等各种不良影响,并逐渐产生青春期的叛逆情绪。除此之外,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或独生女,因此,在成长过程中被家人和老师寄予了重大的期望,这种“亲情的压力”使学生在成长中逐渐形成人格缺失、性格孤僻、情绪压抑等心理疾病,长时间发展会造成严重的人格扭曲,在遇到问题时容易使学生走入极端化,这种心理状态会犹如一颗定时炸弹埋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在某一时刻若遇到强烈的心理刺激,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违背社会规范的暴力行为。

(二)不良的成长环境导致大学生人格畸形发展

大学生形成暴力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成长时期家庭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和独生女,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都受到父母的过度溺爱,很多家长不知道过度溺爱将会造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与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影响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恰好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非常普遍的特点,也是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家庭暴力也是严重影响孩子心理扭曲的主要因素,若是孩子从小遭受父母的暴力对待,那么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三)统一的教学体制束缚了学生的人格形成

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形成原因不仅与家庭成长环境有关,同时也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有关。如今学校的教育制度长时间保持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道德培养却往往不够重视,从而造成了很多看上去成绩优异的学生却引发了令人膛目结舌的暴力事件。虽然学生成绩优秀能够反映出学校良好的教学质量,但是学校体制不关心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提升成绩水平,甚至以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期望值时,学生很容易形成扭曲的人格和不健康的心理。

三、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经常带给人们很大的精神压力,大学生在面对这种瞬息万变的社会形态时极容易产生心态不平衡的现象,因此,高校要针对这一情况,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只有时刻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其中,学校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

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很多大学生无法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这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种体现,说明其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中。因此,在遭遇一些挫折时,就容易产生无法接受,不能面对的逃避心理。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使其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个性和人格,就容易在受到不良影响时不能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修正教育体系,培养健全人格

如今,功利性思维充斥在人们生活当中的每个角落,甚至在教育体制中也是只注重追求学生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不过是一句空话。目前从各种学生暴力事件中可以看出,之所以会发生一幕又一幕的校园惨剧,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脱不了关系的。学校若想培养出色的学生,应该从全方面着手,而不能只单方面的看重学习成绩。因此,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学校也应适当修正教育体系,以这种方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引发大学生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不仅来自于家庭成长环境,同样也有学校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上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同样也是成长过程中极容易产生冲动、叛逆、孤僻等特点的特殊群体,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同样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并有效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新时期大学生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特点及成因[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03):95-96

[2] 郑畅.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暴力行为来源与治理[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26-127.

作者简介:王珂(1972.12- ),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上一篇: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