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形散而神不散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8 10:28:35

浅析形散而神不散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强调:历史课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更需要建构带有自身特点的、合理的教与学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历史,从而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近年来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独立探索,解决问题。形散而神不散的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出“动”起来、“活”起来的课堂。笔者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论述形散而神不散的历史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教学;形散而神不散

一、教学主题的“形散而神不散”

教学主题也可称为教学立意、主题立意,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师构思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意图,是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设计构思、教学功效检验的中心环节。它能让教师根据主题重新规划教材结构,进行实效化的教学环节设计,使教学逻辑严密而紧凑,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课教学时。可以以英国从专制走向民主,英国政治制度的创新,或者英国议会的发展等多个角度作为主题来突破。我在几次上课中感觉这些角度不仅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也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在和备课组教师进一步交流的基础上,以“追求民主”、“建立民主”、“完善民主”三个环节为教学主题。在“追求民主”环节中体会了英国政治的妥协智慧,在“建立民主”环节中学会了传承中创新,在“完善民主”环节中感悟了和平中的渐进。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就很形象的概括和升华了本课的教学主题。这课教学主题确立了,那么围绕这个主题设计教学过程和探讨问题也就相应的迎刃而解。一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需要教学主题。只有确立主题,一节课才有落脚点,才能落实教学目标,才能体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史料运用的“形散而神不散”

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史料的运用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因此,准确的运用史料,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历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在史料教学中,选材要贴近学生,选材要有思考性,选材要适量,要选材施教。

例如在讲授华盛顿品格的时候我选取了以下几则史料:

1.教材中华盛顿小时候诚实、助人为乐的故事。

2.在制宪会议上,对于如何设计一个完善的国家,代表们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一辩论,口沫横飞的历时3个半月。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会议,共计116天。

华盛顿只在每天开会和散会时就座主席台,作为会议开始和结束时的礼仪。其他时间,他都坐在弗吉尼亚代表团的桌子旁。以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讨论和投票。他在会上一共发言三次。

――摘自《大国崛起・美国》

3.华盛顿在独立战争胜利后和制宪会议结束后两次回乡务农。

4.1789年,华盛顿向国会两院发表的就职演说部分内容:

我一生饱经忧患,惟过去所经历的任何焦虑均不如今日之甚。一方面,因祖国的召唤,要我再度出山,对祖国的号令,我不能不肃然景从……另一方面,祖国委我以重托,其艰巨与繁剧,即使国内最有才智和最有阅历的人士,亦将自感难以胜任,何况我资质鲁钝,又从未担任过政府行政职务,更感德薄能鲜,难当重任……

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掌握有待于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四则材料涉及华盛顿小时候的童趣,重大事件时的言行以及面对荣誉时的态度。感觉似乎比较散乱和微不足道,但是它们却都反应了一个主题,那就是华盛顿伟大的精神品质。依据这些材料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华盛顿的伟大,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课堂活动的“形散而神不散”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充满情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信息,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的空间。既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进行人教版必修二第14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课教学时。设计一场服装秀表演。让学生演示不同时期中国人有代表性的穿着打扮:清朝末年男子长袍马褂和旗女的旗服及汉女的上衣下裳制女服;清朝男子西装;民国时的中山装和女士的改良旗袍;建国初的列宁装和连衣裙;时的绿色军装和军棉大衣;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流行的喇叭裤、夹克;现在的时装。学生在展示服装的时候对要对自己展示的服装做简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我们对各位展示的同学以及他们的服饰搭配有什么意见和建议;(2)从服装本身的特点、服装的功能、外来影响、政治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谈谈我国近现代服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这一过程虽然有学生走秀不自然,语言表述不完整,部分学生过于活跃,给人以“散”的感觉。但是这样有趣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表达自我的舞台。既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又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我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还使学生的探究、想象、交流、合作等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逐步发展。当然教学活动设计应当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同时,设计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还应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形散而神不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应以课改为契机,课堂为载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艺术,力争让我们的课堂“形散而神不散”,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耗高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2]王雪丽.《好的历史课堂应当形散神不散》

[3]姚美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PAD平板活用探微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