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麦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18 09:47:18

扬麦1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针对春性小麦新品种扬麦18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扬麦1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071-01

1 特征特性

扬麦18(扬03G12)为春性品种,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1]。2005—2006年、2006—2007年2年区域试验表明,抗寒力与对照品种(扬麦158)相当。全生育期209~214 d,熟期比对照品种晚1 d左右;株高81 cm左右,比对照品种矮10 cm左右;有效穗数为450万穗/hm2左右,穗粒数46粒左右,千粒重40 g左右。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05—2006年区试产量为6 40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8.5%(显著);2006—2007年区试产量为6 48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7%(极显著)。2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 442.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8.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产量为6 37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8%。经测定,该品种品质性状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分别为815 g/L、13.0%、26.2%、3.9 min[2](2年平均值)。经鉴定,2006年中抗赤霉病,中感纹枯病,感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2007年高抗秆锈病和赤霉病,中抗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和纹枯病。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扬麦18以在10月25日至11月初播种为宜,套播麦播种时间要控制在10月25日左右。压板麦、机种麦播种时间为10月底和11月初,播种量为112.5~120.0 kg/hm2,基本苗控制在240万根/hm2,缺肥田、迟播田基本苗相应增加。秸秆全量还田的地块如果土质比较松软,为防治冻害死苗,应及时镇压。为了实现春季涝能排、旱能灌应及时采取疏通沟系的措施[3]。

2.2 肥水管理

肥料管理上,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及精确施肥技术,并配合实施根外追肥、叶面肥等方式。施足基肥,一般施农家肥15.0~22.5 t/hm2或高浓度复合肥375 kg/hm2;早施苗肥,施尿素150 kg/hm2;重点施好拔节孕穗肥,在倒三叶期施尿素150 kg/hm2,缺钾地区可加施氯化钾75~120 kg/hm2。返青期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如果地块的播期延迟、基肥施用不足或基本苗不足,则要结合降雨,施尿素75.0~112.5 kg/hm2。为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在拔节前对早播早发、生育进程快、叶长株高、茎蘖过多的田块施用抑制类生长调节剂,如矮壮素、多效唑等[3]。田间沟系配套,防止明涝暗渍。

2.3 病虫草害防治

在纹枯病防治上,一是药剂拌种。当前施用效果较好的拌种剂是20%三唑酮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悬浮剂、3%戊唑醇湿拌剂等,药剂用量为干种子量的0.02%~0.03%。5.5%浸种灵2号乳油,每100 kg种子用药1 g湿拌;或23%宝穗水乳剂,每100 kg种子用药20 g湿拌。二是喷雾。春季小麦病株率达20%的地块,应及时喷药,施药时间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喷雾所用药剂可采用20%三唑酮乳油750 mL/hm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125 kg/hm2、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 kg/hm2、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或12.5%烯唑醇悬浮剂1 500 mL/hm2等。

赤霉病防治适期为小麦始花期(扬花10%~20%),用25%戊唑醇乳油2 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50%咪鲜胺锰络合物1 000~2 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1.5~3.0 kg/hm2等,或使用以上药剂的复配剂,如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330~360 g/hm2。可间隔7 d再用上述药剂防治1次。最好在晴天喷药,遇连阴雨天气适当增加浓度[4]。

小麦在抽穗期时,麦蚜的防治指标为500头/百穗。化学农药防治麦蚜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 500~3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5%来福灵乳油150 mL/hm2对水750~900 kg喷雾。

麦田除草适期为杂草3~5叶时,最晚为3月底小麦拔节前。为防止产生药害或影响下茬作物,严格控制除草剂用量。防治禾本科恶性杂草,可用6.9%骠马水乳油600 mL/hm2,或3.6%阔世玛水分散剂360~450 g/hm2,或70%彪虎水分散剂45 g/hm2+专用助剂150~225 g/hm2,或 3%世玛乳油375~450 mL/hm2,对水450~600 kg喷雾。防治阔叶杂草,于小麦起身后拔节前,田间杂草2~4叶时,喷施2,4-D丁酯、苯磺隆等除草剂。对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田块,用有关药剂合理混配使用,如阔世玛等。

2.4 适期收获

小麦收获适期一般为3~5 d,时间很短,因此应选择在适期内及时进行收获。一般在小麦蜡熟末期及时进行收获,以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3 参考文献

[1] 陆成彬,张伯桥,高德荣,等.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的选育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46-148.

[2] 小麦品种扬麦18 [J].浙江农业科学,2012(3):428.

[3] 陆成彬,张伯桥,高德荣,等.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扬麦18[J].麦类作物学报,2010(1):188.

[4] 吴旭银,周正友,赵桂强.大中农场扬麦18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3):82.

上一篇:农村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农技与农机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