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方法指导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

时间:2022-09-18 09:10:27

巧用方法指导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

怎样的作文语言才是个性化的语言呢?俄国作家契诃夫素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其作品中运用大量的俗语,故其作品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大众。中国作家老舍,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作品语言具有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更多的如鲁迅的语言深沉冷峻,巴金的语言自然真挚,汪曾祺的语言恬淡纯净……所以,我们说,个性化的语言就是根据自己的用语个性来决定取舍某种语言风格。写作时,或以想象丰富见长,或以平易朴实动人,或以华美富丽悦情。

从大量的初中生作文语言来看,目前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词汇贫乏,写出来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语词陈旧。比如,写外貌就是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就是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父爱母爱,动辄“可怜天下父母心”之类……千文一语,千人一语,如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一般。老师们都感慨,这样老气横秋的语言,失去了与青少年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也失去了青少年的天性,空洞乏味,这样的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

要想学生作文语言富有个性化,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入手,指导学生阅读,“写作是阅读下的蛋”,多读书,从书本中消化吸收精彩语句作为积累,是语言提升的较快的办法。同时,让学生多写多练,“只有写,才会写”,写的越多,作文语言才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应给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如果学生读了很读书,但没有学到读书的方法,写了很多的作文,却没有得到写法的指导,然后,读和写都陷入困境,无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怎样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语言努力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个性化语言的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以为,老师们在指导学生作文语言个性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写人突出人物特征

记叙文不外乎写人记事,写人必须个性化,可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特征。比如,同是火爆脾气,《水浒传》中三个人物的火爆却有所不同。武松的语言率直坦荡,鲁智深的语言耿直刚烈,李逵的语言则憨直鲁莽,因为人物性格不同。农民语言的朴拙,工人语言的直率,军人语言的坦诚,商人语言的圆通,知识分子语言的雅致,职业不同。孩童的语言天真活泼,青年人的语言大胆爽快,中年人的语言成熟稳重,老年人的语言睿智深刻,年龄不同。同是一怀愁绪,不同的诗人展现的是不同的特质,李白用“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表现愁思之长,李清照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表现愁思之重,李煜用“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愁思的纷繁复杂,难以解开……心境不同。

2.叙事能表现画面感

一个画家路遇美景,心生情愫,便可以用画笔把美景展现在画布之上;一个作家漫步田野,所见所感,各种美好皆化作稿纸上的优美文字。写作文如同绘画,都是在描摹画面,只不过一个用文字,一个用画笔。好的文章都能描摹出生动的画面。所以,文章写得好,就应当是“栩栩如生”“笔下生花”的效果。

文章里的画面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画面,如《老山界》中“半夜里忽然醒来……”等;另一种是动态的画面,如《社戏》中“月下行船”的精彩段落等。后者写作的难度略大一些,但二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描写画面的方法,无非是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描写方法之间的合理转换。当然,在写人叙事的时候,也可以穿插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两段关于大海的描写,一处描写衬托了人物去旅行时的喜悦,另一处描写,是发现于勒落魄后,象征了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加了这两段描写,既巧点了人物心境,又凸显了小说情节的画面感。如此,写人记事时一定要有画面的意识,浓郁的画面感才是文章精彩的原因所在。

3.炼字炼句突出新奇

一个精妙的词语能救活一句话,一句精妙的话语能激活一段文字。例如:“路窄得已容不下我单薄的身影”。如果将“窄”换成“瘦”,更能体现道路狭窄的程度。写人物的瘦。可以写,“她很瘦”,如换成“她瘦的像是秋天田野上的一株高粱”,那瘦的程度也就得到了体现。

有的句子的角度独特,让人意想不到,也能写出语言的个性。例如:“撑起岁月的长篙,在记忆的长河里游走”如写成“很多年过去,我一直在寻找当初的记忆”就变得干瘪枯涩。“昏黄的路灯下,行道树的影子摇曳了一地婆娑”如写成“路灯照在行道树上,留下了一地的树影”,句子的表达就毫无个性可言了。

有时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语言的个性当然离不开丰厚的意蕴。所谓意蕴丰厚,指的是语言优美凝练,含蓄隽永,“字唯期少,意唯期多”。请看下面的例句:“成群的白鹤聚散无常,一起在夕阳里,翅膀驮了霞光齐飞。”“老牛的长尾无意一甩,一个未经构思的黄昏,就随乌鸦翅上的斜阳飘落下来。”以上文句美得让人心醉,这与语言的优美意蕴有很大关系,而语言一旦有了意蕴,既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又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的魅力。

4.议论抒情意蕴深刻

学生作文写议论,往往把观点和论据一摆,自以为已经完成议论了。看上去观点明确,论据丰富。实质只是形成了“观点+论据”格局,而没有一点议论。而观点深刻的议论,必须是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只有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才能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学生作文中的抒情有的过于繁复,以为写几个排比,就可以抒情强烈,却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抒情空洞而乏味;有的缺乏新意,翻来覆去,不过是一些陈词滥调,以为越长的句子越抒情,其实了无新意。精妙的抒情是在叙事中抒情,借助景物去承载,去嫁接。比如下文这一段抒发思念的文字:“像是错过一场花开,微雨突袭的午后,跑步去河边,看看渡船,看看柳枝,看看河对岸的你。竹叶、灌木,还有枯瘦的枝桠,在风里发出沙沙清响,确凿而鲜明,如同思念。只是,像一封折了又折,反复修改的信,心念着寄出,重复着等待,一望无际的,除了河面,还是河面,没有你 ……”整个语段表达的是一种思念,就是想你却见不到你的感觉,但文中表达思念这个话题,用了很多场景、道具去承载,去嫁接,表现出一种抒情的力度。

倡导作文语言个性化,在人物的个性,叙事的画面,词句的新颖,意蕴的丰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只是作文语言的个性化的一点尝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成长,关注自己的独到感悟才是作文语言个性化的终极目标。教师只有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作文语言的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而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还必须依靠多读多写来做保障,在读中丰富,在写中纯熟。

上一篇:浅谈催生高考作文灵感的好方法 下一篇:基于苏教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