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分析西方媒体政治新闻报道

时间:2022-09-18 09:06:42

批评性分析西方媒体政治新闻报道

【摘要】批评性分析理论主要通过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语篇的及物性、被动语态、情态动词、主位等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立场和观点。本文从纽约时报网站选取一篇有关青少年非法越境投奔达赖事件的新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为该新闻语篇存在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性。

【关键词】批评性分析;新闻语篇;意识形态

引 言

批评性分析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研究目的是透过语言的表面形式来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并如何为之服务[1],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抵制这种不平等[2]。韩礼德提出语言有三个主要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主要考察及物性和语态,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语篇功能主要是通过言语再现和主位系统来体现。本文从及物性、被动语态、言语再现、主位系统等角度来分析新闻。

《纽约时报》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以140万的发行量长期位居美国日报发行量首位。2012年4月8日纽约时报网站了一篇报道“China Said to Detain Returning Tibetan Pilgrims(中国表示扣留返回朝圣者)”,笔者通过分析该新闻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其隐藏在背后的意识形态,旨在告诫广大读者,即便是标榜为严肃报纸的《纽约时报》在报道政治新闻时也不是中立的。

案例分析

政治历史背景分析。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加措在1950年亲政后只关心地位和权力。新中国成立后,驻在青海塔尔寺的十世班禅恳请中国人民进藏驱除外国势力解放,但当时的噶厦政府却调集军队阻止人民进藏,在图谋失败后,达赖带着噶厦政府的大量钱财试图出走国外。当时中国政府领导人多次劝其留下和人民一起共同治理。然而当时的美国政府插手事务,妄图让,并提供了大量金钱和物资分裂。在其干涉下,1959年3月26日,达赖及其追随者宣布“”,成立了“流亡政府”,之后逃往印度,从此走上了分裂祖国的道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赖集团经常组织武装力量在边境地区进行局部骚扰,派遣特工人员潜入搞破坏。后来通过派遣参观团和个别活佛回国发展地下分裂组织,通过举行宗教活动、借助境外广播、诱骗青少年非法出境等方式鼓吹“”。

他们利用“时轮大法会”鼓吹“”。每次法会历时半个月,按照惯例,一年一般不超过一次,而达赖集团为了挑拨汉藏关系,分裂祖国,竟然一年举行四次。他们蛊惑藏民去印度朝拜达赖“将受达赖喇嘛赐福”,因此许多藏民不顾后果非法越境。1988年12月在印度瓦拉纳举行的“时轮大法会”上达赖公然挑拨汉藏关系,把 “众生”中的汉人和藏人区别对待,认为藏人是该“普度”的,而汉人是该“诅咒”的。

达赖集团为了实现政治目的,以免费入寺、入学等为诱饵诱骗青少年非法出境来争取青年一代的支持。然而根据调查,这些非法出境的藏人在境外入学、打工率不到10%,许多生活困难,无人照顾,甚至流浪,以乞讨为生。今年3月,达赖再次诱骗青少年非法越境,并组织还俗,惨无人道。年轻僧人和还俗前都高呼“自由”、“”等口号,这很明显是被达赖集团利用。

及物性分析。及物性系统包含六个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行为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关系过程和存在过程。“选择哪一个过程来表达一个真正的过程可能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意义。”[3]

该新闻中共出现了109个动词性成分,其中物质过程73个(约占66.4%),言语过程14个(约占12.8%),关系过程9个(约占8.2%),心理过程6个(约占5.5%),存在过程7个(约占6.4%)。在这样一篇比较短的新闻中,物质过程占的比例最高,占了将近三分之二。该新闻大量使用物质过程是有原因的,因为物质过程可以使报道看起来更准确、客观,能给读者以真实可靠的印象,这也与硬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该新闻报道的“”事件一直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因此在报道时必须尽量使该新闻看起来更客观。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即便大量使用物质过程,也无法掩盖新闻的意识形态倾向,其实该新闻只是在表面的客观真实下掩盖着实际不平等的意识形态。首先从这些物质过程的参与者来看,明明是非法越境青少年,但新闻却用了“pilgrims(朝圣者、香客)”来替代,这样明显地把非法越境的事实掩盖了,而冠以合法的身份。新闻还把“非法越境青少年”说成是“detainees(被扣留人员)”,这样把其非法越境的事实给抹去了,把非法越境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转而把所有矛头对准中国政府,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是中国政府故意扣留正常合法的朝圣者,而事实并非如此,使用这样的字眼容易挑起事端。

该新闻第三段The detainees are being interrogated and undergoing patriotic re-education classes(被扣留者被审讯和遭受爱国主义再教育),第九段He added that the detainees had been “interrogated regularly,”(他说被扣留者已经被定期审讯),两句话都用了interrogate(审讯),属于用词不当,用“审讯”代替“询问”明显更强硬。非法越境人员明明是“接受”而非“undergo(遭受、忍受)”爱国主义再教育,使用这样更强硬的字眼容易激化矛盾,增加怨恨。

新闻第六段The Dalai Lama travels there from his home here in the Himalayan hill town of Dharamsala to give teachings(达赖从家乡旅行至那里讲学)。当年达赖明明是“逃离”祖国,并非“旅游”到印度。使用“travel(旅游)”可以模糊语言,掩盖事实真相,降低当年达赖逃离祖国的负面影响。

上一篇:中国人纠结的“汽车梦” 下一篇:中美电视剧叙事方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