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评委授课

时间:2022-09-18 08:33:06

摘要: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评委讲课。因为没有了学生,所以很多老师都觉得难以掌控。这样的课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文结合教学者面对评委讲课的实际难题,从教学的过程如何规范、教材如何处理、流程如何设计、讲课注意哪些艺术等四个方面出发,细致的介绍了面对评委讲课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的同时,对教师讲课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关键词:教学过程;处理教材;流程设计;讲课艺术;

中图分类号:G451.1

教师通过讲课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教师的讲课是一门艺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面对评委讲课。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是否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将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也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体现。因为没有了学生,所以很多老师都觉得难以掌控。这样的课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本文从教学过程、处理教材、流程设计和讲课艺术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教学过程规范化

理想的授课课堂,不仅是一次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更是一场生命灵动、活跃的体验。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让评委感受到教师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拨动他们思维的琴弦,创造有效的教学过程是我们积极探究的目标。[1]

1. 教学过程要规范。教学过程应该有规范的程序,从开始问好,报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带着问题阅读学习内容,到了解学生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宣布讲课完毕,一项程序也不能少。

2. 教学过程中必须有精心设计的板书。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板书,不能什么都往黑板上堆,也不能擦来擦去,这样都会显得很随意。教学板书应该提前做好精心的设计,从而反映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教学者严谨的态度。

3. 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与评委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记不要看着教案和书本讲课,视线一定要盯着评委,和评委做交流,即使他不看你,你也要把她当作学生,绝不可以东张西望,给人一种注意力很不集中,讲课很不专注的感觉。

4.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让评委感受到你的课堂是学生在做互动交流,是生学生在解决疑问,而不是教师在台子上口若悬河。

二、处理教材深度化

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离不开对教学对象的研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因材施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现实意义。在面对评委讲课时,如何将处理教材深度化更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2]下面介绍处理教材的几点心得和建议。

1. 处理教材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者心中应该明确,如何突出重点,采用什么具体的方式,如何突破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2. 处理教材上力求做到与众不同。处理教材应当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绝不照搬教案书和参考书。

3. 处理教材找准切入点,力求用最少的问题将本节要处理的内容拎起来,力戒问题的琐碎与繁杂。

4. 处理教材要让听课老师感觉到,教者在设法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或者是对主题的理解,或者是对材料的分析,或者是对写法的探究,或者是对情感的体验,一定要让学生在这堂课上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让学习者觉得整个一堂课下来,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长进了。

5. 处理教材时要注意深入的挖掘文本词句背后的深意,这些地方往往能够体现出你的创意和与众不同的解读,不要浅尝辄止。面面俱到又面面不到。让人感觉肤浅。

三、流程设计延伸化

优化教学流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成长需求,根据课型的特点,遵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设计并灵活实施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3]面对评委授课时,教师要更加注重教学流程设计的过渡和延伸。

1. 所有的教学流程的设计都要仅仅围绕本文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尤其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导入,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一定紧扣目标。

2. 备好课堂主程序后,特别要精心备一下过渡语,让整堂课感觉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不着痕迹的自然过渡。

3. 通常呈现的是完整的课堂,比如文言文的学习。即使篇幅较长的小说,也要抓住本堂课设计的重点带给评委完整的感觉,千万不要把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

四、讲课艺术常态化

优秀的教师一定具有良好讲课艺术和授课习惯,一定具有自己的讲课风格。下面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提出教师讲课艺术的几点体会。

1. 合理安排时间,绝不拖堂。也不能二十分钟的课上十五分钟就结束,因为一定没挖掘出内涵来。

2. 授课注意形态教师不能手擦口袋,也不能双手拖在讲台一动不动。

3. 教师语言表达一定要精炼,精准,不能说半句话,更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提问,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也要力避口头禅。

4. 面对散文和诗歌,一定要大胆朗读,好的朗读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面对评委讲课,要多一些自信,备课充分一点,能有创造性更好,语言要流畅一点,能精美一些更好,程序完整一些,衔接过渡自然一些更好。顺便说一句,如果不是参赛的课,看的更多是个人的综合素质,如果是参赛的课,那处理教材驾驭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和水平就至关重要了。

参考文献:

[1]杨琛.创造有效的教学过程[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3:103-104.

[2]刘开寿.教学中处理教材环节的几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4)4:74-78.

[3]郭玉琴.优化教学流程,落实课程目标[J].吉林教育·教学.2012(1):64.

上一篇:初中化学新课堂教学模式之所思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冷作工工艺学》教学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