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习物理的“比较学习法”

时间:2022-09-18 07:23:53

高三学习物理的“比较学习法”

高三物理的学习中作业多、考试多。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答案是注重学习方法。笔者就“比较学习法”谈看法。

一、通过比较,注意题目的“不同而同”

先看两例:

例1如图1所示,摆球的质量为m,摆线长L,若将摆球拉至摆球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P点处,然后由静止开始释放,试计算摆球到达最低点时的速度和摆线中张力的大小。

例2如图2所示,在水平固定的光滑平板上,有一质量为M的质点P,与穿过中央小孔H的轻绳一端连着,平板与小孔光滑,用手提着绳子下端,使质点作半径为a、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迅速放松至某一长度b再拉紧,质点能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质点在半径为b的圆周上运动的角速度。

这两道题目创设的物理情景不同,考查的知识点和物理规律也不相同,但两题都无一例外地涉及到运动物体的“变轨”问题,不少同学解题时,不认真分析,忽略这样问题:运动物体变轨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发生了变化。

解例1摆球自P点释放将自由下落,线是松的,下落至B处,摆线将要拉直前的瞬间速度为v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2mgLsin30°=mv2B12,得vB=2gL 方向竖直向下。

此后摆线将被绷紧,摆球受到摆线的冲量作用,速度由竖直向下方向变为沿圆弧切线方向,将vB沿圆弧切线和法线方向分解(图3),vB1减小到零,vB2=vBcos30°,在此过程中机械能损失。然后从B点沿圆弧运动到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mv2B12+mgL(1-cos60°)=mv2A12,对最低点有 T-mg=mv221L。

所以T=3。5mg。

解例2对质点P的运动情形,作俯视图(图4),当由a轨道进入b轨道时,绳子突然绷紧,产生一个沿着绳子方向的瞬间冲量,质点沿绳子所在直线的分速度突然变为零,而以沿b 轨道的分速度vb做圆周运动,则

vb=va・sinθ,

又vb=b・ω',va=a・ω,sinθ=a1b。

联立以上各式得ω'=a2ω1b2。

二、应用比较法,注意题目的“同而不同”

再看两例:

例3如图5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Q内放有一质量m=12 kg并处于静止的物体P,弹簧劲度系数k=300 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始终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这过程中,头0。2 s内F是变力,在0。2 s后F是恒力,则:

(1) 物体P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多少?

(2) F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多少?

例4一个弹簧秤放在水平地面上,Q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为一重物,已知P的质量M=10。5 kg,Q的质量m=1。5 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800 N/m,系统处于静上,如图6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时间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求力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l0 m/s2)

这两个题目创设了相同的物理情景,考查的物理规律也基本相同,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明确P与Q脱离接触的瞬间情况和研究对象的确定,在t=0。2 s的时刻,是Q对P的作用力恰好减为零的时刻,此时刻P与Q具有相同的速度及加速度。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例3在t=0。2 s的时刻,弹簧恢复原长,而例4在此时刻弹簧并未恢复原长,也不能认为此时刻弹簧的弹力为零。例3中由于不计秤盘的质量,故只研究P物体即可;例4中却要考虑秤盘的质量,在求最小的力F时,要对P、Q系统进行研究。

解例3物体P与托盘分离的条件为相互间弹力为零。物体P与托盘分离前F为变力,分离后F为恒力。

(1)因托盘不计质量,所以分离时必是弹簧原长的时刻mg=kx,x=at212,得 a=20 m/s2。

(2)F最小值为P刚开始加速时,有

Fmin=ma,Fmin=240 N。

F最大值为P刚要离开托盘时和离开托盘后有

Fmax-mg=ma,Fmax=m(g+a)=360 N。

解例4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1,t=0。2 s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物体P的加速度为a,则有

kx1=(M+m)g,kx2-mg=ma,x1-x2=at212。

则x1=0。15 m,a=6 m/s2。

Fmin=(M+m)a=72 N。

Fmax=M(g+a)=168 N。

总之,“比较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上一篇:车轮上的中国 下一篇:高中生物进化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