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总产值”填报锦囊

时间:2022-09-18 07:08:12

“工业总产值”填报锦囊

“工业总产值”是工业生产统计的核心指标之一,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由于“工业总产值”需要根据企业基础台账分析计算填报,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或者明细账中摘数,且产值变化幅度较大时还需进行说明,因此它一直是不少基层统计人员感到棘手的指标。其实只要掌握了这个指标的“理”与“道”,则难者亦易矣,下面就让我们来聊聊“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包括啥?

计算“工业总产值”,首先要明确它包括什么。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公式:

工业总产值=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从宏观产业层面看,工业总产值由等式右边三部分构成,但从微观企业层面看,并不是每个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必须包括这三部分内容。如果企业没有对外提供加工服务,则其工业总产值就不包括“对外加工费收入”;如果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其工业总产值中不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企业需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方式和财务核算方法分析判断工业总产值的构成。

“工业总产值”咋计算?

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计算产值的成品必须符合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成品价值=成品实物量×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成品价值的计算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对象必须为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统计人员要把握好这个范围,要明确本企业入库的产品有哪些是自己生产的,哪些是外购的,在计算产值的时候不能包括外购产品的价值。二是最终产品原则,即计算产值的产品是已经合格不需要再进行任何加工、可以直接出售的产品。最终产品是一个相对概念,例如某汽车厂生产组装汽车并只销售汽车,那么汽车是其最终产品;如果该汽车厂除销售汽车外,还销售自产的发动机,那么发动机也是其最终产品。所以说,最终产品是一个相对概念。同一企业同一产品,有的时候是最终产品,有的时候不是最终产品,这要视其去向而定。企业统计人员需要熟悉掌握企业经营销售情况。成品价值计算要遵循的第三个原则是“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我们还以汽车厂为例,汽车厂只对外销售汽车,本部负责组装汽车,分厂负责生产发动机。如果分厂是独立法人,那么发动机要单独计算产值;如果分厂是非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那么只计算整车产值。所以统计人员一定要明确本企业的分支机构是独立法人还是非法人的产业活动单位。

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以及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计算对外加工费时一定要注意与成品价值的区分。客户订购一批产品,并提供原材料,计算产值时是算成品价值还是算对外加工费收入呢?区分二者主要依据所供原材料的财务结算关系:如果订货企业提供原材料并开具发票,与本企业进行财务结算,那么本企业按照成品价值计算产值;如果订货企业提供原材料但不开具发票,与本企业不进行财务结算,那么本企业按照对外加工费收入计算产值。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这部分产值的计算原则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反之则不包括。另外如果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为负数,则按负数计算,不能按零处理。

“工业总产值”错误信息咋处理?

为检验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北京统计联网直报系统”设置了较为细致的审核规则。调查单位数据录入后,系统自动审核,显示错误信息,并要求调查单位核实说明情况。充分重视系统审核错误信息,可以有效提高数据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那么出现错误提示,企业统计人员应该如何处理呢?

第一,阅读提示信息,明确需要核实的内容。直报系统的错误信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强制性错误(A)、准强制性错误(B)、核实性错误(C)、可忽略错误(D)。其中,A类错误表明报表指标存在必须修改的强制性逻辑错误;B类错误需要企业统计人员检查相应指标并修订填报错误,如指标填报确实无误,企业需联系统计机构申请解锁,解锁后在错误信息提示后填写情况说明;D类错误表明相应指标可能存在逻辑错误,如企业检查确认无误,可以忽略该条错误信息;C类错误是调查单位最常见的错误类型。直报系统中“工业总产值”的C类错误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基于历史数据的审核,如调整量、同期数与上报数比对等;2.指标间的逻辑关联审核,如工业总产值与产品产量的关联、工业总产值与用电量的关联等;3.同行业企业的比较审核,如企业工业总产值与同行业水平比对、企业万元产值用电量与行业水平比对等。统计人员要了解错误类型,认真阅读系统提示,搞清楚信息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核实上报数据,确保其准确无误。认真阅读错误提示信息,找到相关指标后,首要的工作是核查上报的数据是否准确,对照统计台账,检查数据录入是否正确、数据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有问题,及时修正;如果没有问题,则根据提示,追根溯源,把需核实错误的信息说清楚。

第三,填写澄清说明,陈述出现异常的实质原因。澄清说明一定要翔实具体,有针对性,一目了然,不能出现类似于“数据准确无误”、“实际情况的确如此”等语句。例如我们在填报中常见的一条错误提示:“本月总产值与相关月份比较,增速过高,请核实说明”——对于总产值的变化进行说明,需要从总产值的构成内容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这三大项中哪部分增长较快?出现增长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如果是成品价值增长较快,则应从产品产量、平均单价、产品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看看订单是否增加?单价是否提高?抑或某类单价高的产品产量增加?最后总结说明,例如“本单位工业总产值只包含成品价值,成品价值按产量乘以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计算。本月市场需求量大,企业接到的订单增加,产量比上月增加50吨,价格并无明显变化,因此本月产值增速较高”。说明写得越清楚,越便于企业统计人员对历史数据进行查阅,也便于统计机构人员了解掌握情况,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工业总产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指标,伴随经济的发展,它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基层统计人员面对填报困惑时,应及时与统计机构联系,大家共同研究学习,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让工业总产值的生命充满活力,让它的成长更加美丽!

上一篇:北京社区公共服务趋向丰富与均等 下一篇:杭州从新加坡发展中寻找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