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时间:2022-09-18 07:06:20

市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总揽,抓调整、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2011年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认真实施粮食生产提升工程,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增强。我们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通过集约资源、集成技术、集合力量,推广高产品种,优化技术路线等措施,再次实现夏粮生产新突破。全市12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达520公斤,超全市平均单产127.9公斤,最高单产达674.8公斤,居全省最高。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市小麦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全市609.6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452公斤,总产275.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3%和19.7%。二是突出抓好玉米振兴计划。在全市建立了110万亩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采取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防治和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措施,扎实推进玉米振兴计划,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526.1公斤,超全市平均单产97.7公斤,最高单产达705公斤,带动全市202.9万亩玉米平均单产达428.4公斤,总产达86.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5.2%和3%。为实现全年粮食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预计,2011年粮食总产431.9万吨,比去年增长13.0%。

(二)强力推进畜牧振兴计划,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坚持生产与防疫并重,强化政策落实,加大资金扶持,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加强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推进养殖方式转变。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场对肉食品安全的需求,加大了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场建设力度,今年已建成79家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同时,积极扶持规模养殖发展,目前,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大户)达5461家,其中规模牛场(户)493家,规模猪场(户)2573家,规模禽场(户)2110家。二是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夯实养殖业发展基础。今年是养殖业扶持政策较多的一年,对此,我们加大了对政策落实督查的力度,确保中央、省出台的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奶牛引进补贴、小区建设补贴、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共落实资金约44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三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集中力量做好春秋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平时补免补防工作,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了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和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有效地保护了畜牧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截至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08.3万头,同比增长5.8%;牛存栏11.7万头,同比增长24%;山羊存栏89万只,同比增长15.1%;禽蛋产量3.7万吨、肉类总产1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4%和15.7%。

(三)着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和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今年我们坚持“以服务促发展、以项目强带动”的思路,切实履行总牵头部门的责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推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的实施。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今年4月全市银企对接月中,我们共组织132个对接项目参与对接,共落实贷款16010万元。二是认真组织农产品展示展销工作。今年药交会期间,组织了26家企业、118个产品参加展示,签订购销合同(意向)20多万元。10月份,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现场销售6万多元,签订购销合同460万元。通过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系列措施的落实,我市龙头企业实力再提高,2011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01家,其中部级2家,省级25家,市级99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0多亿元,带动农户72万户,户均增收1620元。济人药业被评为省“532”提升行动重点示范龙头企业,工业园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新示范基地”。谯城区被省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义门”牌苔干被省推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四)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呈现理性发展。近年来,我们围绕“做优粮食产业、做活经济作物、做强加工产业”的战略思路,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品质品种优化、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格局。一是继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全市优质小麦生产面积达到490万亩,占小麦总生产面积的80%;其中强筋小麦达到358万亩,占小麦总生产面积的59%。蒙城县已形成了120万亩的优质小麦烟农19种植带、2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和10万亩省级甘蓝“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涡阳县发展了70万亩皖麦38优质麦种植带、30万亩苔干生产基地;谯城区发展了40多万亩的中药材生产基地、70万亩部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利辛县巩店镇形成近5万亩的脱毒红芋生产基地。二是加强畜禽良种推广,提良种覆盖率。重点加大乡、村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力度。利辛县已完成生猪人工授精5.2万头,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95%以上。蒙城县采取多种途径引进优质二元母猪7158头,三元杂交率达68%以上。目前,全市畜禽良种覆盖率已达92%。

(五)坚持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农民致富和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依托我市46个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开展外出务工农民“阳光工程”培训,截止10月底,全市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21475人,占省阳光办下达我市全年培训任务21800的98.5%,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在涡阳、蒙城二县对在家务农的农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截止三季度,两县共在105个村开展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集中办班410次,培训农民23670人次。在55个乡镇460个行政村确定2850个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培训,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我们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监管,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强化生产环节监管。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和监督管理。今年,我市已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种植业基地154万亩,养殖业基地11个,认定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业基地107万亩,养殖业基地6个。全市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0个,绿色食品29个。其中2011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9个。二是强化市场监督抽查。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落实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报告制度,指导农产品销售企业实行进货检验,扩大例行监测范围。今年全市各检测站点已抽检蔬菜样品7275个,市级例行检测抽检400个,送省抽检样品72批次,平均农残合格率99.12%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强化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积极开展奶业质量、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督查,严格农药、兽药、饲料的监管,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七)积极探索服务新机制,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新提高。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农业农村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的示范和引导,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发展。今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3.76万亩,种粮大户发展到1986户,比去年增加549户。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由自我发展向规范发展转变。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43家,成员总数9.7万,带动非成员农户9.8万户。三是深化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目前蒙城县、涡阳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基本完成。除涡阳县外,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已完成了兽医体制改革任务,二县一区成立了67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同时通过考试,招聘了1017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加强了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

(八)高度重视农业项目工作,农业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了项目建设。上半年,根据省农委农业项目申报指南要求,认真组织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积极申报农业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农委系统在建农业项目61个,总投资达1.5208亿元。其中,种植业在建项目28个,总投资1.2096亿元;产业化在建项目15个,总投资364万元;畜牧业在建项目1个,总投资1060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标准化建设在建项目7个,总投资786万元。全市已批待建项目13个,总投资7714万元。其中,种植业10个,总投资6537万元;畜牧业3个,总投资1167万元。农业项目资金的注入,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以新农村“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建设为主抓手,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今年我们把新农村建设任务分解为15件实事,进行了安排落实。各地以“百村十镇示范工程”为主抓手,以规划为先导,以发展生产为首要,以美化村容为动力,扎实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全市完成规划编制46个村,完成71个村的规划前期勘测、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迅速。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蒙城县庄周办事处马店村蔬菜产业,涡阳县义门镇周营村苔干产业,利辛县张村镇柳西村水禽养殖等无论是规模、效益、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都有很大提升。通过在农村全面开展改水、改厕活动为主的“乡村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截止目前,按规划新村建设约2200户,在建约6500户,又出现了如利辛县王人镇吴营村、涡阳县新兴镇寺后村、谯城区城父镇刘楼村等一批新村建设典型。

二、当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

(一)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重。是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大多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关键高产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应用。同时,由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建设不规范,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带动能力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再加上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艰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制度不够健全,监管环节还存在漏洞,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单薄,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影响开始显现。造成经营成本上升,资金缺口压力增大,利润空间下降,经营风险加大,尤其对出口主导型企业影响较大。部分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外出务工农民返乡现象,对今年农民收入也带来一定影响。

(四)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和平台。土地流转信息不畅,造成“想出租土地的农民找不到承租人,而需要土地的业主又找不到出让者”,缺乏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平台,成为制约土地流转进程的“瓶颈”;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农民存疑虑和担心,同时,农民“惜地”心理较重;乡镇农经机构“网断人散”,直接影响了土地流转工作进程。

三、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计划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2012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等一系列的工作方案,实化、细化、具体化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突出重点,务实创新,明确措施,狠抓落实,力争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农业总产值增长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粮食总产突破92亿斤,农产品优质率提高3—5个百分点。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肉类总产提高5%,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2亿元。

(三)工作重点

1、认真研究政策机遇,不失时机抓好项目工作。项目工作将是2012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这对我市农业发展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此,我们将在认真学习研究,把握精神实质,用足用好用活政策的基础上,精心谋划,不失时机地抓好项目建设。重点瞄准国家重点支持的农村沼气、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等项目重点,结合实际,紧张快干、跑省进厅,争取项目支持。一是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科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职责范围的项目规划、编制、申报等工作。二是做好已报项目的后续工作。目前,市农委已建立总数177个、总投资136亿元的农业项目库,并上报发改委和省农委。同时,还根据省政府通知的项目支持重点,又筛选上报了39个、总投资117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市发改委的要求,有先后,有重点地选择一批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的成熟度。三是抓好项目的争取工作。明确专人重点负责与省农委和发改委的沟通联络,对已上报的重点项目采取专人负责,盯紧盯死,确保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支持。

2、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实施为主抓手,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抓点带面,滚动发展”的原则,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优化内部结构,逐步扩大高产、优质、安全、生态、高效作物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做好粮食增产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增长方式转变,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做大蔬菜产业,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3、继续大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激活农民增收潜力。实施黄牛振兴计划。把2012年畜牧业发展基金2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规模养殖牛场建设。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计划发展和建设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大户)6000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加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动物检疫监督和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法促牧。力争2012年我市肉蛋奶总产达到24万吨,同比增长5%,畜牧业产值达到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

4、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全力促进龙头企业优化升级。进一步落实市农委科级以上干部联系帮扶龙头企业制度,全力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加强协调银企合作,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力争2012年标准化基地面积较今年增加30%。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突出“以企招企”,力争每县区至少要吸引2个以上知名企业到我市投资落户。每季度召开一次提升工程督查调度会,确保各项措施、任务落实。2012年,全市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加20%以上。

5、认真把握农村改革方向,切实做好为农服务这篇文章。抓住国家推进农村制度建设的机遇,重点进行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创新。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力争2012年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万亩。二是按照抓引导、抓扶持、抓规范的思路,创新农民组织形式,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争2012年再增加1个农业部示范点、3个省级示范点,合作组织总数比2011年增长20%。三是创新服务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农民的需求,组建市县乡三级农技服务团,深入企业、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信息服务。积极进行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和提升,构建新型农业服务平台。

6、构建新农村建设良性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资新农村建设,逐步建成“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积极鼓励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紧紧围绕“村民自治、党政引导、部门服务、资源整合、多元投入、社会参与”新思路,努力构建新农村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

7、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以“三项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类农民培训主体作用,重点培训专业农民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济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和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组织申报皖麦38系列科技成果转化、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加强和改进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大项目,加快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步伐,加强对返乡农民培训,增强创业和就业能力。

8、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按照“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要求,认真落实方书记在全市深化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农委机关及农委系统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绩效考评,在农委系统营造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氛围。干好每一件实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确保市农委工作在全省农委系统争先进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农委政务公开总体方案 下一篇:林业贴息贷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