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2-09-18 07:05:56

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分析与预测

摘要:对福建省最近20多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部分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直观展示和总结出该期间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指标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根据各项指标按年份划分不同的阶段,分析各阶段的特征。应用新预测方法,预测2009―2010年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并得出经济发展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经济预测;时间序列;统计分析;第三产业;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9-0043-03

第三产业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今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

1原始数据及其新型直观展示图

根据《福建省统计年鉴(2008)》[1]和《福建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得到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各项指标。这实际上是时间序列多元数据。

由于数据比较多,而且繁杂。但要对数据进行更详细地分析,需要更直观的图形来展示。现用丁氏图形[3]展示法来展示各项指标(如图1)。丁氏图在每个格子内换成椭圆表示数据的相对大小,数据经过正规化到0~1 区间,每一栏指标最小的仅为直线(理论上应该是空白,为可视效果绘成直线),最大的为满格椭圆,各项指标按年份进行比较。丁氏图可以直观反映各项数据的增减情况,而且对各种数据都有效,而对于多元时间序列数据来说,利用丁氏图分析起来就相对更加轻松。然而,任何一种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丁氏图的弱点在于同一栏目内椭圆面积只能粗略反映大小,没有严格的倍数关系。

由图1可以看出,旅客周转量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以及入境旅游人数三个指标局部存在波动,其余指标的椭圆面积基本上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表示各项指标逐年递增。从每个椭圆的上下变化速度看,各项指标还是比较协调的,各个指标或各项事业的发展速度差异不算很大。旅客周转量和入境旅游人数增大速度最快,表明人民的积极性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邮电业务总量的增长速度早期相对慢一点,近10年增长速度较快。科研活动经费投入增长缓慢,新世纪以来才加速增长,说明近年来福建省对科技项目的发展十分重视。食宿与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说明了福建省的内需情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虽然第三产业增加值得到较快增长,但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且基本上都处在40%之下,这一比重与福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相称。20世纪70年代人均GDP达3 000美元的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基本都在50%以上;在2002年人均GDP为3 000美元左右的主要国家,这一比重也多在50%~71%之间,最低的也达到44%。这一现象应该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

2发展阶段划分

近20年,福建省经济发展走过了不平常的道路,很有必要把这20年来的发展做一下归纳和总结。通过Q型聚类以及用多元有序分割来分析各年份间经济特征的相似性。谱系图中聚类分析是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与其他对象的相似性更强,目的在于使类间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和类与类间对象的异质性最大化。按一般情况来分析,年份排列将完全被打乱,然而,现在得出来的结果却是年份仍按原来顺序。这表明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每一个时期(相邻年份)有其相应的特点,特点的变化是渐进的,暂时还没有出现周期。如果出现周期,相隔一个或多个周期的年份数据必然因其相似性而聚为一类。这与我们从直观图示(图1)得到的结果相符合,因为绝大部分指标都呈现渐增趋势,不存在周期性变化。

现在,再作多元有序数据最优分割。分割的原理是用数学方法,使组内离差平方和最小、组间离差平方和最大,保证一组内有相似的特征,不同的组之间特征差异较大。这种分割能够找出有序样本中明显的界线,分割出多个组(时期)。由于所选的数据年份数只有19年,所以,我们只进行最优2分割(计算过程从略)。

根据Q 型聚类分析以及多元有序数据最优分割的结果,我们可以把1990年以来福建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1990―2003年为第一时期,2004―2008年为第二时期。结果如图2。

第一时期发展的特点,该时期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科技活动经费与房地产的投资额和邮电业务总量增长较慢。而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食宿与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增幅也不大。贷款余额增长速度的缓慢,也间接说明该时期福建省金融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与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明显不匹配。

第二时期发展的特点,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是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不高,结构仍不合理。物流业在福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04年起,既好又快发展,其中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均以平均高于10%的速度飞速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内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流企业在福建逐渐设有分公司或子公司。与此同时,福建省的民营物流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多种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该期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宿与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金融业也逐渐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从2004年起,房地产业的发展却突然间加快了步伐,这与当时中国房地产热的现象相吻合,然而,房地产投资的迅速加快,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3 发展指标预测

时间数列法[4]是通过分析时间数列的组成要素来研究其变化形态,把过去的发展趋势延续下去和外推未来的预测方法。而前移回归预测法[5]是基于“某一时间段的变量值是下一时间段某项待预测指标的形成的基础”的观点,因此,可以认为,后一时间段的因变量是前一时间段各自变量的函数。可将因变量的值上移一条记录,最后一行记录就缺失因变量值,需将最后一行记录不列入计算。对此数据表进行前述回归分析,求解出回归系数。如表1。

因此,我们得到方程:

下一年的三产增加值= -435.8913+0.8170029上年旅客周转量-3.501811上年邮电业务总量+5.615408上年科技活动经费+0.5225617上年入境游客人数+0.554693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

经逐步回归分析,只剩下方程中6个指标。最终回归方程检验值2 228.905,显著性水平为0.05的F临界值为3.105876,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临界值为5.064343。因此,回归方程自变量对因变量特别显著。各年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预测值的比较如表2。

2009年尚未结束,各项指标无法得到,但是根据方程2009年的三产增加值为4 755.93 亿元,这有待于2010年初检验。由这个方程计算1991―2008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误差最大的为88.17亿元,最小的为2.78亿元,平均误差只有3.45%,效果较好。

使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其他各项指标的2009年的预测值,将这些预测值再进行前移回归预测就得到了2010年的各项预测值,如表3。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所建立的模型,是采用福建经济1990年以来逐年较快增长的黄金时期数据建模。因此,预测值可能会比真实值偏大。

回归方程反映了近20年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1)旅客周转量是影响第三产业的直接的、重要的因素,反映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动脉。生产的发展必须有便利的运输条件。福建省的交通在国内相对落后,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腹地的形成,政府应该加大发展交通事业的力度。交通的发展将带动旅游,激发人气,加快物流。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更快的发展。

(3)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手段。

(4)房地产是近几年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驾马车。应该加强对该业的宏观调控,使其在经济发展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4结论

从福建省1985以来第三产业发展的11项指标直观图可以看出,福建省第三产业各方面比较协调发展,增长方式也较合理,发展不存在周期性。发展的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运用前移回归预测分析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也较令人满意。

从总体上看,福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总体依然偏低。福建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高的更主要原因是,目前福建省第三产业自身总量偏小,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福建省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条件,加快发展金融业、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逐步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进而实现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实现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上一篇:企业研发费用归集规定的比较分析 下一篇:环渤海区域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实证研究展望